由太平洋机电集团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数字化四电机变频传动EJK211型粗纱机,为中国数字化纺机增添了新亮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粗纱机分别用四台电动机直接传动锭翼、筒管、罗拉和龙筋的全新控制系统,并由计算机按设定的工艺曲线控制四个变频器进行同步驱动,满足纺纱工艺要求,数字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棉纺粗纱机的技术进步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对传统纺纱的其它设备显得较为滞后。随着无梭织机对成纱质量及布面实物质量的要求,也随着品种档次和单产的提高,使大家共同认识到粗纱质量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粗纱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重要特征是改变了锭翼的支承方式,为锭翼转速加快创造条件,还增加了许多提高质量的措施,如张力微调、防细节等机械装置,使粗纱产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开始应用在粗纱机上。日本丰田(FL100)、德国(Zinser660)等相继推出了机电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三个电机变频驱动和四个电机变频驱动的粗纱机,使粗纱机的锭翼工艺转速达到1200r/min-1500r/min。
近年来,在太平洋机电上海二纺机经过反复市场调研,在与奥地利B & R工业自动化公司(上海B & R中国分公司)和相关棉纺企业的协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产品。其中在两项电气数字化技术上,更有独到特点:一是新型粗纱机的张力控制方式由“电子铁炮”代替了原来的机械铁炮,运用B & R公司先进的PPC程控器准确地计算运动公式,精确地控制和调节卷绕电机的转速差,从而调节粗纱的张力大小;二是开发了断电同步功能,利用电机发电的特点,产生的电能使PCC程控器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同时精确地控制变频器的同步参数,使卷绕电机能稳定而又同步的停转,纱条不断保持了纱线原有的张力,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
在近两年的用户访问中,对太平洋机电上海二纺机EJK211型粗纱机产品呈现数字化技术创新特点,给予充分的肯定:
1. 现场总线、计算机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粗纱机,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水平,产品的使用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 四台电动机直接传动锭翼、筒管、罗拉和龙筋的新的控制系统,并由计算机控制四只变频器实现调速和同步传动,使该机锭翼工艺转速最高可达1500转/分,噪声低,提高了纺纱工艺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3. 锭翼、筒管的新型传动机构采用一根同步带将6锭的锭翼及3锭筒管组成一个传动组,使结构简单紧凑,并通过张紧轮方便地调整同步带张紧程度,降低了噪音及振动,提高了纺纱速度和传动的稳定性,改善了劳动环境。该传动装置已获专利授权,专利号ZL02265998.6。
4. 智能控制,多路光电传感器安全自停装置,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人操作的安全性。
5. 采用高效电机及直流共母线的控制方案,变频电机同步运转的精度高,满足纺纱工艺要求;确保锭翼转速1500r/min状态下运行,整机功耗小于10kW,节能效果明显。
6. 触摸屏幕人机对话,工艺参数智能配置,粗纱张力的调节采用全数字化分段式控制系统,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品种,不同条件下粗纱张力的调节。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便于使用维护。
经过2005年和2006年两届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展示,太平洋机电上海二纺机生产的EJK211型粗纱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广大用户所了解,形成了山东、河南等纺织大省的一批重要客户群。在推向市场的商品化工作中,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实现了在山东等地区销售100多台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