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累计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51.36%。其中:纺织机械出口4.52亿美元,同比下降34.55%。纺织机械进口8.44亿美元,同比下降57.24%。纺织机械进出口同比依然是双负,但负增长的速度逐月趋缓。有关人士认为,综合各种信息,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形势有望回暖。
需求降温资金紧张 进口依然底部徘徊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纺织工业增长明显放缓,纺织市场降温迅速在纺机行业得以体现。2008年,纺织企业设备进口明显减缓,全年纺织机械进口38.30亿美元,同比下降21.58%。今年1~5月,纺织机械进口下降趋势不减,但近几个月降幅收窄。
纺织机械进口呈持续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投资谨慎,纺织机械需求下降。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企业投资趋于谨慎,对纺织机械需求减少。另外,纺织企业普遍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资金短缺使得纺织企业新上项目大大减少,设备进口量随之下降。
近几个月,纺织机械进口降幅收窄。机械制造业信心回升的原因是纺织服装行业政策频吹暖风,纺织服装行业企稳回升。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生产态势有所回升,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促进了纺织机械的进口。
从产品类别上看,针织机械进口仍居首位。
近年来我国针织行业快速发展,对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纺织企业开始调整生产方向,更多地关注生产效率高、产品适用性广的针织设备。所以今年1~5月针织机械进口仍占首位,同比下降27.54%,降幅明显小于整体。另外由于国内企业尚未掌握部分关键件核心技术,且高质量关键零部件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纺织机械的高质量关键零部件尚需依赖进口。数据显示目前纺织机械零部件需求仍然较大,进口降幅小于整机。
棉纺设备需求饱和 织造印染仍有空间
全球纺织工业中心向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转移促进了亚洲纺织工业近几年来的繁荣,同时也开拓了我国纺机制造业的海外市场空间。近几年来,我国纺机产品出口到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总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寒流的侵袭影响到整个亚洲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而亚洲又是我国纺机出口的主要市场,因此出口降温在所难免。
从产品类别上看,今年1~5月织机出口一枝独秀,同比增长16.25%。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我国的小型剑杆织机等中低端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而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局面。前几年全球纺纱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生产能力基本饱和,再加上金融危机冲击,传统纺纱成套设备需求急剧下降,预计近一阶段难以回升。
从纺织机械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看,今年1~5月中国对印度出口仍排在第一位,同比增长30.12%。印度作为仅次于我国的纺机市场充满了巨大的商机。据了解,印度市场对棉纺设备的需求基本饱和,短期内几乎没有新上项目投资。然而,随着棉纺工业的日益成熟,印度纺织工业开始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织造、印染设备开始释放出新的需求空间。印度棉纺机械的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织造、化纤、印染等设备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印度市场仍有巨大潜力。但相关人士也指出,随着印度自身纺机制造能力的增强,国外纺机企业增加在印度市场的投入和销售,我国纺机产品对印度的出口将面临更多挑战。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纺织工业也存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的问题,因此化纤、织造、印染设备出口尚有较大的空间。
同时,从长远来看,中国纺机出口还应开拓新兴市场。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贝宁、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以及中南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国纺机市场都具有较大的潜力。
据了解,随着纺织品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相关企业接受出口订单询价明显增多。对于下半年的纺机进出口形势,有关人士认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纺机设备价格普遍下降,如果市场形势继续好转,一些持观望心态的企业投资意愿会增强,进出口形势有望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