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继2008年首度出现近10年来的负增长之后,今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变下滑的趋势。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对全国1020家企业的综合统计数字显示,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8.67亿元,同比下降6.4%,是纺织所有专业行业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行业。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有所下降,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2%和48.24%。
固定资产投资能否回升取决于棉纺设备
从总体趋势看来,目前我国生产的棉纺成套设备已基本上达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棉纺机械无论是单机还是成套设备都围绕高效率、高品质、节能降耗、提高可靠性、简化操作和提高适纺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棉纺成套设备,在配置上向前纺大卷装、缩短工艺流程,纺纱少机台、多锭化,以及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方向发展;在技术上向机、电、气、仪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应用在线监控、信息采集分析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在机械结构上向零部件、装置和功能等的模块化设计发展,并采用精良的制造工艺;在纺纱原理上,运用新型纺纱理论,并克服环锭纺纱的缺陷。棉纺企业的装备60%左右接近和达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水平,国产棉纺成套新设备已基本上适应当前棉纺织企业更新改造要求。
自2008年以来,棉纺织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上半年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银行贷款利息多次加息,大多数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下半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国外市场一落千丈,几乎到了零销售的形势,棉纺织企业及相关设备企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国际金融风暴更加剧了棉纺织行业市场的竞争。
仅从数字显示来看,尽管纺机行业经济指标都呈下降的趋势,但却比人们预料得还要好一些。
据统计,去年全年细纱机销售646万锭,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3%。立达、欧瑞康等几家著名的国外纺纱设备供应商以及国内几家大型棉纺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基本都降低了4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而最近两个月来,我国最大的两家细纱机生产企业马佐里(东台)纺机公司和经纬纺机公司每月都有几百台的订单。太行纺机的粗纱机、上海一纺机的精梳机、特吕茨勒上海公司的清梳联、立达公司的单眼并条机、郑州纺机的浆纱机5月份的销售业绩也十分喜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细纱机销售约260万锭,比前几年高速发展期时的销售量减少了近一半。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认为,这是一个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过程。他认为,过去我国每年销售10000万锭是一个不正常的增长,是过分强调数量的增长,今后每年400万~500万锭的增长量才是正常的。
市场形势变化带动几类设备销售增长
今年以来,有几类纺机设备是实实在在的因为纺织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呈现逆势畅销的局面。比如,针织电脑横机。经历了去年下半年销售不振后,今年以来我国毛衫主要生产基地广东大朗内销外销全面回升,进而带动了横机销售的增长。我国最大的两家电脑横机生产企业浙江飞虎、宁波裕人从今年2月份开始订单就做不过来。
在经历了3年的市场低迷之后,牛仔布市场终于拨云见雾,市场需求大幅回升。于是,借着牛仔布市场转暖的光,高档剑杆织机也成为了今年上半年市场的宠儿。国内几家生产剑杆织机的企业,尤其是生产高档剑杆织机的企业,比如上海意达、苏州必佳乐、广东丰凯等,500转/分钟以上的剑杆织机供不应求。不仅如此,就连近几年来都销售不畅的气流纺纱机今年上半年也呈现出回升的迹象。
另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风力发电,用于加工风力发电叶片的多轴向经编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我国首个开发生产出多轴向经编机的江苏润源经编机械公司自去年9月份首台产品问世后,至今已经接到了22台的订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随着国家各项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内需市场有望小幅回升,对行业增长的贡献力将会有所增强。但是外需市场整体复苏将缓于国内市场,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低档设备需求将更少,但价格竞争、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而那些能够改变成纱质量的紧密纺装置,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的自动络筒机以及高档织机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另外,在上半年已经有良好表现的,满足纺织行业小批量、多品种、深加工需求的纺机设备会进一步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