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随着各经济体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世界经济在2009年出现企稳复苏的势头。与此同时,失业率攀升、财政赤字加剧、消费不振等因素仍然威胁着经济复苏。尽管许多国家纷纷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却不断出台贸易保护措施。然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在警示人们: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救不了本国的经济,更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之后的20世纪30年代初股市崩盘,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银行倒闭,商业关门,最终引向经济大灾难。出台保护主义措施无异于玩火。”
约翰?范德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著名专栏作家,上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惨痛教训,令他印象深刻。当时深陷萧条困境的美国政府为了自保,不惜出台法律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最终没有拯救美国,却把命悬一线的世界经济推向深渊。
当年的惨痛教训还没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在当下应对危机之时,却又有为数不少的经济体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这次又带了个坏头。在美国国会年初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包括了一项“购买美国货”条款,规定方案涉及的工程、建筑用钢铁必须为美国所产。美国由此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率先明确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除了美国,欧盟也是全球最热衷于使用贸易保护措施的经济体之一。截止目前,欧盟共实施着132项正式反倾销措施和8项反补贴措施,另有54项贸易保护调查在进行中。欧洲商会总干事阿布鲁齐尼指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盟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最为频繁。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上,许多部长说各国都在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政府层面的做法就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而在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大量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欧洲国家在实施。”
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当数那些对外贸易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为例:2009年,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特别是11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反倾销税,成为迄今为止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案件。而据欧盟官员透露,欧盟地区“几乎所有行业”都提交了要求对中国商品加征保护性关税的申请。
美国和欧盟开了恶劣的先例,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经贸伙伴,阿方今年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17项反倾销调查,采取了12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和11项最终反倾销措施,产品范围涉及衣服、玩具、汽配零件等。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项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 和125%。
保护本国产业,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常用的借口,但其中往往也掺杂了众多复杂的政治因素。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国内经济下滑、政客博弈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知名律师事务所克罗维尔与莫林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麦克理博士也指出,“在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原因是在遭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后,欧洲企业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向其它贸易伙伴。我们经常看到,欧洲企业提起的申诉案件,他们遭受的伤害并不是外国企业的竞争造成的,而是欧盟内部自己的问题造成的,像消费不足、工业产值下降等。但他们却责怪中方,这样欧盟就加征了税。问题就在这儿,人们认为反倾销税只是技术行为,但实际上政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同时,真的能对本国产业起到保护作用吗?让我们听一听美国决定对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当地普通百姓的看法:“我觉得增加轮胎关税的做法非常糟糕,因为自由贸易使大家都受益,我担心这有可能引发贸易战。”
“这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将大大超过给产业工人带来的好处,我想这对挽救就业岗位可能有一定作用,但结果肯定没有想象的好。”
“我想这对就业可能有一点帮助,但不足以抵消提高关税带来的危害。”
“我觉得这只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低成本轮胎不从中国买也得从其他国家买,对美国的轮胎产业没什么积极作用。”
身为阿根廷-中国生产及工商协会执行主席的塔博阿达则担心普通消费者的负担将因此大大加重:“我们商会对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感到十分忧心,我们商会有一半的会员是进口商,他们现在处境艰难,但是更糟糕的是,贸易保护措施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纺织品为例,众所周知,中国的纺织品物美价廉,现在却受到了进口的限制,那么消费者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相同质量的衣服,这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特别是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尤为如此。”
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消费者,还有那些被认为受到保护的产业。针对输美轮胎特保案,有美国经济学家指出,轮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个就业岗位,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在阿根廷,据阿根廷工业联合会预计,该国2009年制造业将出现8%的衰退,塔博阿达忧心忡忡地指出,这种逃避竞争、过度扶持的做法最终会在未来给阿根廷工业的发展带来真正的危机:“阿根廷工业处于国家的完全保护之下,国家通过各种补贴来扶持工业的发展,但是在这样过度保护下,在贸易保护思想的指导下,阿根廷的产品没有和别国产品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工业缺乏活力。没有出口竞争力,这不是一条工业健康发展的道路;另外,我们的企业已经习惯了国家的补贴,竞争力随之下降,可是这种补贴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因为政府不可能长期为工业提供补贴,那么这些企业该怎么办呢?到那时候,才是民族工业的真正危机,到那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终于显露出一丝暖意,各大组织纷纷调高经济预期,但在失业率走高、消费及投资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相当脆弱。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日前更是发出警告说,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明年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可能将加剧。
“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明年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很可能将加剧。实行保护主义如同玩火。”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经济界人士认识到,自由贸易才是推动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只有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才能为经济复苏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美国前贸易代表苏姗·施瓦布指出,“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教训中,我们已经知道国会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带来了多么灾难性的后果。现在,我们虽然不会重蹈覆辙,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比如国会通过的 ‘购买美国货’条款等。凡此种种做法都能被其他国家照搬,最终将造成滚雪球效应。所以关键是奥巴马政府应该和其他国家联手反对保护主义,遵守现行贸易规则,推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从而消除贸易保护壁垒。”
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明确表示,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也不会搞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只有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才能让世界经济早日渡过难关。
“在实际生活中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在不断出现。中国对这个(保护主义)态度是旗帜非常鲜明的:中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自由贸易的今天,搞保护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谁都得不到好处。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际的合作,要用多边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来推动,特别是希望在这个时候能使快接近成功边缘的多哈回合谈判能够公平、公正的得到处理,能使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得到更多的关注,使世界的多边贸易走向一个新的亮点,推动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