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洗衣机产品能让市场形势在9个月内大变?
海尔做到了。自1218转滚筒洗衣机推出以来,以海尔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与惠而浦、西门子等洋品牌在高端市场上展开激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已经打破了洋品牌在高端滚筒市场的垄断局面。
新品的成功究竟该归因于国产品牌突然强大起来的技术研发能力,还是缘自于洋品牌的市场策略失误?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洋品牌占据高端
价格在3000元以上的滚筒高端市场是一块肥肉。据业内人士透露,3000元以上的高档滚筒洗衣机,其利润率比中低档洗衣机要高出40%—80%。高端的竞争决定着利润的竞争,而利润的竞争决定着品牌的长久。
2000年到2002年10月份之前,洋品牌一直牢牢控制着高端洗衣机的大部分市场。北京中怡康公司2002年9月发布的全国重点大商场调查数据显示,在销量前20名的品种中,3000元以上的滚筒洗衣机,洋品牌占据了近3/4的份额。
长期以来,滚筒洗衣机新技术一直为欧洲少数企业垄断。在白色家电领域,滚筒洗衣机技术含量是最高的。而衡量滚筒洗衣机的技术指标中,转速是第一指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次引进欧洲的滚筒洗衣机生产线,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生产的滚筒洗衣机转速一直停留在400转—600转之间。90年代后,转速虽然逐渐提高,但仍不能及时掌握尖端技术,由于国产品牌存在技术软肋,洋滚筒们一直在高端市场高枕无忧。
形势发生逆转
“战斗”的打响始于2002年10月份。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海尔1218转滚筒洗衣机终于研发成功。这让洋滚筒们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
中怡康公司今年6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销量前20名的品种中,3000元以上的滚筒洗衣机,本土品牌所占份额已经与洋滚筒们平分秋色。
一款洗衣机竟可以使市场形势在短短9个月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详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原因。从转速上看,海尔1218洗衣机达到了1200转以上,而洋滚筒们此前投放中国市场的产品最高转速也只有1000转;从控制方式上看,海尔1218采用了数字控制技术,配置了六种智能保护功能,还有29分钟的快速洗功能,而洋滚筒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则没有快速洗等功能。
事实上,并不是1218洗衣机技术打了胜仗,而是洋滚筒们轻视中国市场的心态让他们吃了败仗。洋滚筒并没有把最尖端的技术拿到中国来,这一方面是出于费用的考虑:一个新产品的投放,仅模具费就要500万—800万元,同时,驻扎在中国的洋滚筒们要使用总部的新技术,还要交纳3%—5%的技术使用费,既然老产品能拿到高利润,何必要费事费力出新产品呢?另一方面,洋滚筒并没有把中国同行的技术放在眼里。所以,洋滚筒们的产品基本是三五年不变。
技术战升级
本土品牌的崛起还得益于其成功的市场策略:在高端市场新品频推的同时,在中低端市场却一直按兵不动,给洋滚筒留出了中低端市场的空档。失去高端优势的洋滚筒们,为了挽回损失,不得不将一些低端产品作为主推型号。这一市场策略使本土品牌避免了与洋滚筒在高端的过分竞争,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然,洋滚筒们决不会甘愿被“牵着鼻子走”,他们开始把更新的技术引入中国市场。洋滚筒们在技术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尖端的滚筒洗衣机技术已经达到了1600转,加上能耗、洗净比,并称为3A级技术。
本土品牌深知这一点。前不久,先于洋滚筒之前,海尔又推出了中国首台1600转、达到国际3A标准的滚筒洗衣机,这一与国际最先进技术同步的滚筒洗衣机的研发成功,使本土品牌再次赢得了技术的主动权,又打了洋滚筒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样,即使洋滚筒推出1600转的洗衣机,也已经不占先机,但不推更不行。这场高端争夺战无疑对中国整个滚筒洗衣机行业的技术升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本报记者 胡考绪 刘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