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棉花协会了解,2010年第一批棉花进口配额189.4万吨已于近日发放,包括入世承诺的进口关税配额89.4万吨和滑准税进口配额100万吨。”笔者闻讯后致电业内几位朋友,但似乎还没有人真正拿到配额。由于该消息未明确相关细节,因此里面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1.“已发放”似为“已批准”更为准确。
众说周知,发放配额,需要发改委及相关几部门联合会签,然后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之后,才算真正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应该是配额的事情“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将落实下发”。从文件在北京获批,到下发到省发改委,再真正发到申请配额的企业,一般需要一周时间。因此,今天发布消息之后,很多企业仍未拿到配额,是正常的。预计年底之前企业应该可以知道自己拿到1%的数量。
2.据了解,这100万吨虽然冠以滑准税进口配额,实际上里面是含有至少一部分加工贸易配额的,并不都是滑准。
加上89.4万吨中原有的加工贸易比例,因此在这第一批189.4万吨的配额中,至少有一半是加工贸易配额。对此,业内有人欢喜又人愁。因为加工贸易配额可以实现零关税,但涉及加工贸易手册的问题,所以一般是外贸企业有了加工贸易的订单之后才使用该配额进口棉花。对于棉花流通贸易商而言,这种配额很难使用。因此这种配额的适用面相对滑准税配额而言要相对狭窄。
但从政府调控角度来看,发放一定比例的加工贸易配额是正确的:首先,从实际用棉的纺织企业来讲,在有海外的加工贸易订单时,使用该配额恰好可以满足其需要,零关税可以加强其竞争力。其次,对于非出口型企业而言,滑准关税已将国内外棉花价格的价差大大缩小,使国内外价格基本接轨,这样就不会在缺口扩大的情况下使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形成冲击,从而实现政府维护市场问题的宏观调控目标。第三,由于加工贸易配额的流通性有限,滑准税配额价差无优势,因此可以大大遏制配额的黑市交易。
3.配额政策对棉花价格的影响:
从今天的期货盘面看,该消息在坊间流传甚久之后,似乎已被市场消化,期货市场总体波动不大。从未来几个月看,由于配额的发放比例和总体数量来看,不会对市场形成打压作用。首先,第一批配额总量为189.4万吨,基本符合或者略小于本年度的缺口。供求基本平衡,不会形成冲击。其次,由于配额中的加工贸易比例,使得棉花进口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要受下游订单的限制。第三,滑准税率下内外价差不大;第四,由于中国本年度的缺口扩大是事实,而全球总体也是供略小于求,因此外棉的价格在中国的购买之下,不会轻易走低。据了解,最近一个月,受中国提前发放配额的消息影响,外商已经积极向中国港口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