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作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纺织行业的上游产业,纺机行业能做到产值不下滑、守住原有阵地便属不易。而在全国纺机行业中占有量并不是很大、起步又相对较晚的福建纺机行业不仅做到了,并且还创造了整个地区纺机行业逆势而上的奇迹。今年1~11月,福建纺机行业实现产值18.82亿元,同比增长48.3%;完成销售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39.32%;实现利润5900万元,同比增长141.79%;出口2.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后来居上
一个地区的纺机产业总是伴随着该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
福建省纺机产业的崛起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纺织产能的迅速扩张,特别是近十几年福建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据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管秀华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纺织工业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第22位,如今已经跃升到全国第5位,仅次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并且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等一条龙发展的行业结构体系。
与纺织业的发展相对应,福建省纺织机械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前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福建纺织机修厂、福州纺织机修厂,以及三明印染厂、厦门纺织厂等纺织企业的机修车间。这些车间只能生产少量的离心脱水机、卷纬机、整经机以及部分较简单的棉纺、织造、针织、线带、印染、服装等纺织机械的配件产品。
改革开放后,随着福建纺织工业的起步和逐步发展,在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区迅速萌生了许多生产针织横机、圆编机、经编机、印花机、缝纫机及配件的企业。而近十多年来,在福建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福建纺织机械制造业有了更大的拓展,涌现出凹凸精密机械、南星工业机械、红旗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佰源机械等全国知名的纺机企业。这些企业不论加工规模、产量、产品水平还是加工装备,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省纺织机械企业达到300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工业总值近50亿元。
集群优势
业内人士都知道,尽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纺机行业整体加工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针织和印染设备一直是国产设备的软肋,这两类设备在每年的纺机进口总额中都名列前茅。而福建纺机行业恰恰率先在这两大设备上取得了突破。
与棉纺织业、化纤业占有绝对优势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纺织大省不同的是,福建纺织业最早发展的是针织、印染业,这也就较早地带动了福建的针织、染整、印花等机械的迅猛发展,并形成了针织和印染设备两大纺机设备集群地。
据统计,福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针织圆纬机生产企业达到50家以上,占国内主要生产针织圆纬机企业数量的大半,产量也占到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泉州地区,泉州因此成为全国针织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针织、印染设备水平这几年能迅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涉足这些设备的企业大多具有“三资”成分,他们既可以大量吸收港澳台地区的先进技术以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又可以直接利用境外引进的先进纺织机械产品、技术、关键零部件,并与当地劳动力、政策等方面相结合,从而使产品在性能价格比上更胜一筹。
如晋江佶龙机械、聚旺印染机械等印染机械企业的产品已从普通的印染机配件发展到先进的印染成套设备,其数码圆网印花机以及卷布机、染色机、验布机、烘干机、离心机、磨毛机等成套设备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
在近几年北京、上海及境外其他各地区举办的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以新型针织、印花设备为代表的福建纺机企业频繁走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今年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组团集体亮相的福建纺机企业尽显纺机集群优势,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