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纺织工业城项目前脚落定,广西兴莱鞋业有限公司项目后脚跟进,一个个重点项目接踵而至;这边建设机声隆隆,那边生产夜以继日,一股股赶超发展的热情,似狂飙,如奔流,澎湃激荡,震撼着灵山人民的心灵……
回眸2009年,灵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压力,采取“四个非常”的措施,集中精力上项目,全力以赴抓工业,抢项目、保企业、重升级,以“为”化“危”谋“机”,赢得了发展的大跨越。
抢项目,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占据制高点,困境中抢出发展新天地
“灵山人就像紧绷的弦抢劲十足,办理落户项目分秒必争。”落户灵山的一些企业老板深有感触地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产业洗牌,灵山人以“四个非常”的举措,“无孔不入”,抢时间、抢信息、抢项目,努力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占据制高点。该县不断加大县工业区投入力度,提升建设水平,打造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抢占发展先机。同时,多渠道出击、多点线并进,县领导亲历亲为开展招商引资,洽谈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引资金,壮大工业实力,快速膨胀经济总量。在此基础上,成立重大项目办公室,专门研究和把握政策方向,协调全县项目建设,并结合自身优势,集中精力抓好项目编制储备工作,组织企业围绕国家政策选择和编制项目,开拓企业新的发展领域。
一年来,该县抢项目,抢抓机遇,抢出一个困难时期孕育大发展的新天地。2009年,共引进国内协作项目54个,引进到位国内资金20.26亿元,增长137.9%;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增长26.9倍,居全市第一位。招商引资呈现了大项目多、投资额大的喜人景象。
保企业,以饱含诚意的举措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地方发展的持久后续力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和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用电负荷大幅度下降的严峻局面,该县在去年初就迅速出台了《服务企业年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一方面实行县四家班子挂钩联系制度,分头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分析宏观形势,一户企业一户企业盯住抓落实,尽快实现“谷底”崛起。如该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总投资超亿元的桂合比纺织工业城项目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提振发展信心。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快步推进,生产车间正在安装设备。整个项目建成后,生产线将由18组增至30组,可安排就业2400多人,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通过多方努力,该县兴莱鞋业有限公司、名香园生产线扩建、宇峰食品厂仙草系列生产线等重大项目也快速推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平台,全面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成功与农行钦州分行、广西金融投资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并积极协调和鼓励县内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力度。还通过县开投公司、工业区投资公司两个融资平台全力出击,共落实贷款3.5亿元。“四个非常”的措施实施,该县提高了对经济回升的预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恢复,遏止了工业经济大幅下滑态势。据了解,该县售电量从去年7月份实现了起止跌回升。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4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增长28.8%。
重升级,高位对接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资金、项目、人才等各种要素快速流动的活跃期,同时也是抓投入、上项目成本最低的时期。因此,该县积极实施“亿元企业带动工程”,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引进、培育、孵化高新产业,实现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效对接,在对接中提高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深入推进企业技改,鼓励重点骨干企业抓住金融危机中项目建设成本下降的有利时机,大上项目,快上项目,努力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该县还积极聘请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为灵山的产业把脉,筛选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商队伍、企业和产业项目立项、包装、申报和认证服务队伍等服务项目和企业发展的高新技术队伍。此外,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完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任务。去年,该县完成工业技改9.6亿元,增长55.6%,实施了13个重点技改项目。如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成长型的企业落户灵山;一批原先落户的企业,在多种有效措施的刺激下,也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寻求更高、更新的产业技术。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家,新增31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7家,新增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