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一纺是个建厂40年的老企业,1998年,企业进行重组,2005年转制建立股份制的民营企业。以孟宪宝为董事长的领导班子始终都在创造性地营造着和谐氛围,构建企业与员工“兴衰有我,荣辱与共,政令畅通,均衡发展”的和谐关系。
2005年本溪公司实现全省行业四个第一:利税水平第一,人均工资第一,织布效率第一,安置待业人数第一。2006年1~6月份企业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各8250万元。企业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本溪一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背后得益于三方面的努力。
把握一个关键
劳动关系是构建企业各部分关系和谐的关键。本溪一纺坚持把企业的工作重点定位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他们积极发挥工会的职能,对机构设置、各项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技改项目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总是先召开专题会议,征求全厂职工的意见,董事会再进行讨论决策。各项制度措施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宣传在前,执行在后,做到制度约束与荣誉激励相结合。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避免因为决策的失误和工作的不当引起职工的不满和抱怨。
着眼一个目标
谋求效益最大化是和谐的目标。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失去效益,职工没有收益,和谐就无根基。本溪一纺结合自身革几布产品的优势,紧贴市场,把握市场规律,抓住创效机遇,拓展利润增长点,实施差异化服务,扩大市场盈利能力,目前一纺革几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夯实一个基础
队伍稳定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企业以人为本,把维护员工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员工这个主体开展,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改革,适时组织技改成果发布会,仅2005年就实施技改项目41项,公司投入2万多元奖励技改有功人员,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公司围绕产量、质量、出勤开展劳动竞赛和岗位技能操作争霸赛,去年5月至今,企业已发劳动竞赛奖金100多万元。在2005年末,返还生产一线员工买断工龄经济补偿金500万元,偿还了1992年转制前所欠养老、失业及产权变更费用245万元。为解决招工难,既留住人也留住心,企业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了三条通勤线路,保证了四班三运转的正常运行。公司月月给员工搞福利,年均发放福利费50万元。为11栋家属住宅楼357户员工冬季无偿供暖,仅一个供暖期就要支付资金43万元。
同样,在建设和谐企业实践中企业文化也得以充分释放。在企业文化长廊中,公司设立能人榜,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公示板等,增强了职工向心力,为创建本溪地方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一纺职工家属8000多人,叫工人有活干,有钱挣,不让一名员工下岗,是领导班子的承诺,这样的保证都实现了。不仅如此,党员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违纪率为零,职工犯罪率为零,违反计划生育率为零。企业工会将公德教育列为首位,定期慰问离退休困难职工,对确有困难者予以补助。经过几年努力,一纺为本企业、外地抚顺、桓仁等市县安置1600多人就业。企业经营管理有序,社会成员满足了正常的工作需求,赢得了一份好心情,也成就了一纺今天的稳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