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贯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培育与厚爱的梅李经编产业和经编经营户来说,梅李镇全力打造的经编产业集群不仅为经营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更使整个产业群体在致力提升“中国梅李·经编世界”这一区域品牌影响力上有了以前无可比拟的优势。
梅李经编源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具有较为敏锐市场意识的农民,如当时曹坝村农民吕永明等,从购买一台经编机起家,小打小闹地开始生产经编布料,并销往外地。而对于这一富民产业,梅李镇党委政府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积极引导和“放水养鱼”,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1993年,随着各家各户产量的逐年增长,梅李镇政府因势利导,在集镇梅西路腾出了原来一家集体企业的厂房和场地,提供给不断蓬勃壮大的经编生产经营户,在此基础上,于1995年成立了江苏梅李民营经纺工业园。从此,梅李经编企业的数量、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所生产的产品不仅畅销新疆、内蒙古等国内地区,还远销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家。而不满足现状的闯劲,又让其中的吴建龙成为了全镇400多家经编企业中第一个跨出国门的经营者,以他为首的“八个农民闯世界”的故事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美谈。在吴建龙的影响带动下,其他农民也先后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土耳其、乌克兰等国纷纷注册公司进行经营活动。到1996年,梅李经编布出口量已达到60个标准集装箱、1200吨成品,创汇近千万美元,而从事经编出口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了200多位,足迹遍布欧、亚、非。全镇也因此快速兴起了20多家经编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超过1.5亿元,为社会提供了6500个就业岗位,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家庭收入,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全镇经编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高经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梅李镇又在2006年成立了梅李镇商会经编印染分会,旨在通过协会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切实加强各经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实现企业的转轨变型。目前,梅李镇的经编产业已从当初低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步向家纺、装饰的高档领域转变,并形成了集原料、织造、后期整理和终端产品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经编产业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
常熟市永新印染有限公司是梅李镇一家专业生产各种涤纶印花布、染色布、网眼布和各类中高档服装面料、家纺面料的企业,也是梅李目前最大的印染企业,其产品已远销俄罗斯、伊朗、南非、尼日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于2007年就已突破2亿元大关,当年实现利税1800多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现担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副会长和梅李商会经编印染分会会长的公司董事长吕永明就用其一贯的朴实话语一言道出其中关键:“只有共同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梅李的经编产业才能永立市场,经久不衰。”吕永明还表示,“因为经编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而且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行业标准或者是生产标准,无法进行恰当的制约或约束,造成了大家见好一起上的局面;同时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也造成了目前整个经编行业的发展瓶颈。”而面对宏观经济的严峻,面对目前经编行业的困境,吕永明更是深感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如今,镇党委政府为我们经编产业打造出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平台,关键就是我们各自企业要放下自己的一己私利,相互沟通,共谋对策,共同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展共赢,互惠互利。”常熟市群英针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梅李镇经编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董事长蒋建良始终坚持创新是做强企业的生命力,协作是发展的推动力,公司近年来专门聘请来了韩国技术人员进行新花型设计和新产品开发,并成功打入了韩国等国际市场;同时,经常性地同其他经编企业互通有无,从信息沟通到协作开发,从应对困境到共谋策略,从自身壮大到集群发展。而从创业之初就致力于自己新品研发的丁建涛和他的常熟市夏奇针织制造有限公司也是梅李经编企业中的佼佼者,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0000吨,年销售额近1.8亿元。对于公司的新品开发,董事长丁建涛颇有一丝成就感:“公司每年投在新品研发上的资金至少有50万元,而梅李镇几乎所有的经编产品都是由我们公司首先开发出来,而后其他企业跟风生产。”而对于一个企业如何能长久发展,丁建涛认为要抱团前行,“只有相互协作,经常沟通,才能健康发展,实现共赢。镇党委政府打造经编产业群,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
目前,梅李镇已拥有各类经编企业50家和个体经编户600多家,其中群英、夏奇、天辰等规模以上企业达40家;并拥有各类经编机械3000多台套,从业人员1万多人;所生产的长毛绒、珊瑚绒、缤花绒、网眼布系列等30多个品种,为家纺、服装装饰、玩具、装潢装饰等提供了所需的各类高档面料,远销东欧、中东、南美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超10万吨,销售额近50亿元,上缴税金上亿元,在全国占有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了梅李镇的六大特色产业板块之一和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以群英织造、夏奇针织、永新印染等为代表的梅李规模骨干经编企业更是清醒地看到了经编行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以及美好的前景,正不断加大彼此间的合作,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引进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并与著名的、有规模的服装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新的服装面料。
经编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梅李的经编企业提供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梅李镇党委政府从2007年开始提出了要全力打造“中国梅李·经编世界”这一区域品牌,从而进一步做强做大全镇的经编产业。当年9月7日,梅李镇党委书记邓国华亲自率团,首次组织21家规模经编企业集体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九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向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展示梅李的经编企业和经编产品。相比较于以前企业的单打独斗,这次的抱团参展让各企业都从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优越感和成就感。现江苏省委书记、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梁保华和副省长李全林,以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和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等领导都专程来到梅李展厅,仔细观看了各类经编产品,认真听取梅李镇党委书记邓国华的介绍,对梅李镇的经编产业和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2008年的金秋季节,梅李镇又再次组织规模经编企业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和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进一步打响“中国梅李·经编世界”这一区域品牌,不断提高梅李经编的知名度,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2008年初,梅李镇正式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经编名镇”荣誉称号,这也是继2007年8月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江苏省经编纺织名镇”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不仅表示了梅李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璀璨收获,更是对梅李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好的诠释。
今年以来,梅李镇党委政府继续强势推进“打响‘中国梅李·经编世界’这一区域品牌”战略,不断推动经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使梅李经编产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而“中国经编名镇”和“江苏省经编纺织名镇”两项荣誉的获得,更是进一步激发了全镇发展经编业的热情,为梅李镇经济整体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面对当前暗潮涌动的宏观环境,梅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运作,从去年开始,在全面启动通港工业园区东扩工程的同时,规划设计经编产业特色基地,加快产业集聚。2008年9月25日,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12.5亿元、注册资本41800万元的梅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区随着梅李镇通港工业园东区的启动而正式开工建设,这为梅李镇经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陈俊对于经编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表示,镇里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镇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经编企业2家,5亿元企业5家,1亿元以上企业10家;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只、省名牌产品2只和苏州市名牌产品5只;经编企业产品销售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创汇达5亿美元,利税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