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纺织产业,正从加工经济向以研发和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总部经济转型,迎来产业升级的春天。5月12日,走进位于石塘湾地区的纺织企业工业园,记者看到的是一座座现代化办公楼,很难找到传统纺织业一排排车间的景象。刚搬来不久的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这里主要是高端纺织布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总部,面广量大的低附加值加工生产已向外地转移。
纺织工业曾是无锡实体经济的“传统强项”,但近年来暴露出产业链高端化发展不足,自主创新、品牌经营能力较弱,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大,以及劳动力资源缺乏和商务成本高等“软肋”。数据显示,2008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仅为2%,增速同比回落8.6个百分点,两成企业出现亏损。去年是无锡市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一年,纺织行业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无锡纺织业适时进行“梯度转移”。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纺织企业被淘汰、兼并、转移和关停,原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中小型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电子产品及新兴产业的企业,后者占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总量份额已超过80%。
知名大型纺织企业纷纷寻找升级之路,太极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海力士公司合作投入微电子新兴产业,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帘子布、帆布、工业丝等老产品进行升档升级,实现高档化、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超过2000万元;协新、协联、太平洋、双毛创意等纺织企业,则在转型中更加关注节能减排。
总部经济在加快产业转型的脚步声中渐行渐近。一棉、太平洋纺织等重点纺织企业,纷纷将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项目转到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苏北等地,将总部向纺织工业园区集聚。“农民工减少了,科研人才增多了,再加上设备更新和产品档次提升,企业人数从最多时的3200多人骤减到500多人。”太平洋纺织的老总说,过去接国际一线大单的质量达标难度很大,如今却轻而易举;现在二季度的生产订单都排满了,下订单的几乎都是欧美一线客户。“向总部经济转型,是无锡纺织企业求存和发展之路,今后还将向成衣品牌高价值链延伸。”
据市经信委介绍,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无锡市纺织产业将建成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纺织产业基地和全国新型面料、高档服装的研发设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长三角信息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