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9年棉纺织(色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正式公布。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那些被行业公认的知名企业依然站在行业的前列。他们在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人均利税和社会贡献率四个指标方面保持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据排名工作组织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介绍,2009年棉纺织行业前50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提高9.05%,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5.02%;色织行业前10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提高4.46%,出口交货值总额同比提高2.14%。与2008年的数据相比,棉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增长幅度明显,而出口交货值却出现了大幅下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加大了内需市场的开拓。同时也表明出口市场低迷仍然影响着企业业绩进一步提升。
“社会贡献率”指标在2008年排名中被首次列入,据专家介绍,它衡量的是企业对社会所作贡献的程度,包括企业为员工发放的薪酬福利、上缴税收等方面的内容。
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已经有91年的历史,如今企业领导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打造百年企业。厂长周晔介绍,企业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在做精紧密纺纱线上下功夫。企业地处沿海地区,生产成本高,企业把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出色的品质创造了较高的效益。企业在历次排名中始终位于行业前列。
山东三阳纺织有限公司被誉为行业的“黑马”,近几年来连续在排名中名列前茅。棉纺织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品多是半成品,公司总经理徐建民认为,看似普通的半成品,也要讲求品牌效应。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三阳纺织实现了快速发展,短短7年的时间就奠定了在行业中排头兵的地位。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显然在国际化方面尝到了甜头。该公司与德国黛安芬合作生产胸罩,去年一举盈利60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榕接受采访时表示,“悦达纺织在产业调整中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方向。我们选择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模式,就是从生产到销售产业链上全方位国际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本次上榜的企业经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他指出,尽管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依然存在,但从目前趋势看,劳动力价格在不断提高,工资成本不断攀升,要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竞争优势转变,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转变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棉纺织行业调整升级的途径就是继续推进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设备。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吨纤维制品的附加值。同时,抓好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培育。企业要重视建立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联盟。棉纺织企业处于纺织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新产品开发单打独斗,往往是难以被市场接受,费工费时事倍功半。因此,棉纺织企业要重视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联盟,以达到信息互享、协调联动、优势互补、节省投入、梯次推进、效益放大的效果。企业要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议事程序,结合技术改造,通过科技手段,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