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盟纺织业与中国纺织业形成了合作与竞争的局面。在竞争方面,东盟的纺织服装业依靠劳动力价格低廉,关税较低等优势,使得纺织品价格偏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占世界市场比重越来越大。在合作方面,东盟服装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但东盟纺织业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成为中国织物的出口市场。同时东盟也承接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一部分产能,凭借低廉的价格优势,东盟纱线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量正逐年增加。
目前东盟的纺织业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总量很小,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加上各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差异很大,各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东盟的纺织业急需整合。
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东盟4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这将给中国的纺织业带来很大的机遇。
东盟棉纺织业规模不大
根据国际纺联2008年的统计数据,东盟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六国的环锭纺约为1481.8万锭,转杯纺24.4万头,无梭织机13.7万台,有梭织机28.2万台。就棉纺织产业规模看,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占前三位,其中印尼一国约占六国产业规模的一半。
东盟主要国家棉纺织生产能力情况一览表
|
环锭纺
|
转杯纺
|
无梭织机
|
有梭织机
|
单位
|
万锭
|
万头
|
万台
|
|
【打印页面】【收藏此页】【大 中 小】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