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发展之路
吉林化纤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运作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其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国家关于《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这样一种产业发展路径,正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向。吉林化纤集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才使企业获得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绿色增长之路,亦是增长方式的转变之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唯有创新,吉林化纤集团以创新为动力,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运作模式,使企业走上绿色增长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天竹常绿,企业长青。而创新正如那汩汩活水,滋润企业永远春意盎然。
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吉林化纤集团(原吉林化纤厂),一直是那一时代中国纺织业的一面旗帜,赢得了许多光荣与骄傲。
跨入崭新的21世纪,曾经的光荣没有褪色,又一代创业精英再写辉煌。
在新世纪的10年里,公司董事长王进军瞄准构建国际化大化纤架构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做优做特”,品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现在,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十几个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在河北有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川有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有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而在吉林本土的股份、奇峰两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吉盟、艾卡两家公司是中外合资公司。产品则以四大系列450余个品种的差别化优势,销往了国内20多个省市及亚、欧、美等10多个国家。近年,更以超前的创新意识,开发出生态型绿色环保纺织材料――天竹纤维,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领先走出一条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旗高扬,基业长青。
2009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吉林化纤仍然取得了骄人业绩: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491万元,进出口额8963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485572万元,实现利税46346万元。
创新:企业发展不变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成功只有不断地否定与革新,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比竞争更快的革新。公司董事长王进军以敏锐的目光解读了“企业发展”的精髓,并引领全公司形成了“创新就是灵魂”的普遍共识。创新已成为公司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没有与众不同的思路措施,将突不破传统的框架,更创造不出与众不同的业绩。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搅动了公司上下一湾平静的春水,也唤醒了吉纤人直面竞争的危机意识。《第五项修炼》、《细节决定成败》一本本饱含哲理的经典名篇,也沁入了吉纤人的心扉。于是,一系列促使吉林化纤效益再创新高的新理念脱颖而出。
――“创造财富,回报社会”成为公司新的企业宗旨;
――“学习创新,追求卓越”成为公司新的企业精神;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成为公司新的发展目标;
――“精干高效的队伍,品质超群的产品,严明和谐的管理,优美整洁的环境,真诚奉献的服务”成为公司新的企业形象要求。
公司不断加强战略规划研究及实施,按照经济增加值(EVA)的理论,对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评价考核体系及方式等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及整合,并正在逐步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绩效管理、目标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新的举措不断出台,遥相呼应,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管”和“理”的禁锢,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和谐互动、实事求是的理性互动、追求卓越的目标互动。
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形象,与求真务实、昂扬向上、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揉和在一起,熔铸成新的灵魂,
焕发出吉林化纤再创新、再创造的极大热情。
创新产品:天竹纤维,一枝独秀
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些是企业的筋骨,是企业走向市场的“硬件”,是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多年来,吉林化纤不断实施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的结构优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科研成果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的进程,先后开发出的麦饭石功能纤维,粘胶着色纤维,荧光丝、黑色丝、高白丝、甲壳素改性粘胶纤维、新型抗紫外线纤维,竹纤维、麻纤维、碳纤维原丝、阻燃纤维、铂金纤维,以及多个腈纶新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用户的广泛认可。而公司抢占市场制高点创新研发的天竹纤维,更是异军突起,大受市场热捧,以其绿色环保和卓越性能,显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向勇为人先的公司董事长王进军深谙个中道理。多年来,吉林化纤一直秉承向资源靠拢、向基地迫近的发展战略,以期迅速打破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局面。继兼并河北藁城化纤厂之后,他们再次高调出击,毅然高举起挺进大西南的大旗,向为藁城化纤提供原料的基地――四川进发。经过几年市场风雨的洗礼,2003年3月24日他们在宜宾注册成立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吉林化纤此番入川却以超越前人的豪迈谱就了一曲“丝路天下”的华章。
四川天竹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科研力量,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解决了竹纤维提取工艺,生产出主导产品――竹材粘胶纤维浆粕。该产品采用川南盛产的竹材为原料,经特殊的高科技专利技术处理,把竹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过制胶、纺丝等工艺制成竹纤维。河北吉藁化纤则以――四川天竹公司生产的竹浆粕为原料生产粘胶纤维。成熟、科学的工艺除保留了竹纤维天然的抗菌、抑菌、防臭及防紫外线功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等特性。天竹纤维的可纺性优良、染色纯正亮丽,手感柔软,悬垂性、亲肤性俱佳,不但可以纯纺,也可以与棉、麻、绢、天丝、莫代尔、涤纶等其他原料混纺。
有关专家分析:吉林化纤集团推出的天竹纤维,引领了纺织业的发展,不啻是纺织业的一场革命,必定引起纺织业、服装业以至相关产业的一系列变革,更好地调整产业发展空间,适应了未来低碳时代的社会生活发展需要。
2009年11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织召开了“竹浆纤维加工关键技术”课题验收和成果鉴定会,验收鉴定认为:天竹纤维生产加工技术创新特点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久,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技术创新奖。
目前,在天竹纤维终端产品中,针织内衣类的天竹纤维使用量已经达到45.4%,巾被类、袜类、床品、休闲面料的使用量分别为19.4%、16.4%、10.5%、4.3%,其他领域产品的天竹纤维使用量为4.0%。天竹纤维已经逐渐深入到百姓生活中。
2009年,即便遭遇到了世界金融危机,天竹纤维仍然保持了28.8%的市场增长速度。天竹纤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纯纺比例为63.4%,比2008年上升了35.4%。天竹纤维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纯纺比例开始大幅增加,向着高端产品的拓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竹纤维纱线可机织也可针织,是用于制造各种服装面料的理想纱线,如制作衬衫、西服、床上用品、针织内衣、T恤衫、睡衣、卫生材料等。竹纤维制品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纤维。在棉花原料日益紧缺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人造纤维,天竹纤维产品的开发应用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去年,天竹纤维成功通过了FSC国际森林管理体系认证。这表明天竹纤维作为绿色、环保、可再生的纺织原料,已得到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FSC国际森林管理体系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是世界范围内市场认可度颇高的,受到非政府环保组织和贸易组织支持的全球森林认证体系。
公司董事长王进军更大的发展目标是:经过几年努力,把吉林化纤集团建成国内以至世界领先的竹浆粕和竹纤维生产企业。
2010年4月17日,吉林化纤集团四川年产10万吨竹浆粕项目工程奠基开工仪式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春阳工业园举行。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5万吨,总投资5.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63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备料、蒸煮、洗筛漂、竹粕抄造、碱回收等竹浆粕生产设备,项目采用川南盛产的竹材为原料。项目建成后,春阳工业园区将诞生国内目前规模首屈一指的竹纤维原料生产基地。该项目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以上,利润1.6亿元以上。在目前天竹纤维产能3万吨的基础上,吉林化纤集团正在谋划通过对股份公司短纤B线实施扩能改造,建设一条具有5万吨生产能力的国内先进的竹纤维生产线。
这些都预示着天竹纤维市场供应的能力在不断增加,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竹产业链市场体系也正在迅速形成。而在企业发展的这一规划中,正显示出公司董事长王进军作为一位企业家的远见与气魄。
创新商业模式,拓展联盟式发展之路
在天竹纤维产品市场一片向好的形势下,公司董事长王进军又推出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构想:创新商业模式,以组建产业联盟的方式,把天竹纤维产品的上下游企业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市场品牌,搭建大格局的规范化市场,塑造高品质的天竹纤维品牌形象,这无疑将助推竹纤维产品更快走向产业化,并保证这一产业获得健康发展。
一个全新的思路,一种全新的模式,一个全新的名字――天竹产业联盟,就这样在中国大地出现,并成为中国纺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