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纺织器材生产企业为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国产纺织器材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进口器材相比还不能满足用户企业的要求。国产纺织器材与进口产品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纺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纺织器材?对国产纺织器材有哪些改进建议?就此,记者走访了曾在河南几家纺织企业从事技术工作10多年的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伟民,以及河南纺织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纺织机械器材公司事业部经理孙宏伟。
胶辊、胶圈适应性差。国产胶辊在适应性、耐磨性、稳定性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王伟民认为导致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材质。近几年,国外胶辊生产企业对所使用的合成橡胶材料不断改进,因此,进口皮辊韧性好、耐磨、使用寿命长、膨胀小、不变形、圆整光滑,无搭接接头;而国产胶辊、胶圈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与进口产品相比相差甚远。王伟民建议,在胶辊胶圈的使用管理上,科学选型是基础,精细制作是关键,抓好管理是保证。
摇架配套性不完美。王伟民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棉纺企业使用的摇架90%是国产弹簧摇架和气动摇架。国产弹簧摇架锭间差异大、一致性差,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气动摇架锭间差异小、一致性好,但安装繁琐、不便维修。他认为,国内摇架与进口产品相比主要是配套性差。国际知名纺织器材生产企业的产品囊括牵伸纺纱全过程,从摇架到上肖、上罗拉轴承、胶辊胶圈、下罗拉、下罗拉轴承和锭子,各器材之间的配合设计比较合理。而国内的器材制造商由于规模小、品种单一,所以上下游产品配套不甚完美。
钢领、钢丝圈寿命短。国产钢领、钢丝圈与进口产品的差距表现在使用寿命上,进口钢领使用寿命一般为8~10年,国产钢领只有8个月~1年;国外钢丝圈使用寿命为30~45天,国产钢丝圈仅5~7天。导致寿命差异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厂家为分体式生产,钢领制造商只生产钢领,钢丝圈制造商只生产钢丝圈。而国外钢领、钢丝圈制造商均具有同时生产钢领、钢丝圈的能力,他们的钢丝圈是配合其钢领而设计制造的,可以和所有厂家的设备配套。
合作发展提升产品档次。目前,在引进了德国、日本等先进技术之后,国产钢筘生产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准,具备制造所有筘型的生产能力,而且筘片大量出口,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大多数纺织器材产品还是处于中低档水平。孙宏伟认为,要提高国产纺织器材产品的质量,棉纺企业与器材生产企业之间应共同合作发展,要围绕“合理分工、专业生产、节能环保”的方向,用高新技术装备及配件改造棉纺织业,促进棉纺织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