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中心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步推进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历史进程。“因此,依靠最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以及用当代具有原创精神的研发能力武装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队伍,已是新时期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十一五’开局之年举办的本届国际纺机展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就北京中国国际纺机展对促进纺织行业加快发展的深远影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用最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纺织“十一五”规划对全行业最大的影响力在于突出了“纺织工业‘十一五’科技进步发展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十项重点新型成套装备和28项重点攻关目标,同时提出了运用高新技术建设创新性纺织产业,以及实现行业科学发展的系统目标。对此,杜钰洲认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纺织行业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纺织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决心,以及对世界先进纺织技术装备开展贸易、合作和交流的强大吸引力。
从本届展会参展的24个国家和地区来看,1100多家纺机企业齐聚北京,创下北京国际纺机展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达历史之最的盛况。各国参展展团都是协会领导带队,而且在展会期间都将参加“世界纺机技术前景研讨峰会”。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正以其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全球纺织新技术发展的推进器。杜钰洲表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国际纺机展最突出的特点将是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一次大展示。更令国内外用户耳目一新的是,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纺机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装备将在本次展会亮相。中国纺机制造企业正在从生产所谓的适用技术装备向生产高新技术装备迈进,逐步跻身世界纺机先进行列。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加强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的任务就更显迫切。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中国纺机行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明显,特别是研发能力不强,核心技术欠缺,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慢,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都在制约着纺机水平的提高,也成为纺机企业努力突破的瓶颈。因此,强化技术自主开发的力度,加快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正是带着对新技术的推广和渴求,今年纺机展的另一个亮点是多内容、多形式的近30场专题技术交流将在展会期间举行。杜钰洲说,纺织工业和各专业行业都将以本届展会为契机,围绕“十一五”规划中本行业的具体目标,组织相关企业考察先进技术装备,踊跃参加相关技术交流,引导广大生产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积极扭转粗放型发展方式,集中财力改造落后技术装备,大力提高各行业的科技含量。展会期间国内展商举办的专场技术交流已经超过了海外展商的交流场次,这表明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明显增多。与此同时,一批国外著名纺机制造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先进装备,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广大用户技术改造,而且也提高了大批与之配套的中国企业的生产水平,传播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带动了一批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并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技术创新要牢牢抓住市场导向
纺机行业的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自主开发,加快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对此,杜钰洲认为,纺织工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源于纺机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并最终反映在终端产品——面料及服装的附加值上。制造技术越先进,工艺越成熟,终端产品的可塑空间就越大,产业升级和时尚化创新水平的提高就越快,这也是本届国际纺机展的现实意义所在。
从“九五”以来,纺机企业在加快自主创新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中国纺织工业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充分建立在国产装备上,它使全行业的建设投资节约了90%,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产生三种有利的影响。一是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使得国际先进企业争相把最新开发的设备拿到中国展出,并针对中国企业的需求,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设备来满足中国纺织企业的需要。二是国内更多的纺机企业通过展会,了解到当今纺机制造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推动了自主创新的力度。三是为中外企业的平等互利、共同合作和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