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时间:2006/10/18 15:40:00
文章出处: |
|
|
缝机企业申报数量和质量提高,但科技含量和集中度不高
近期,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其内部刊物上,公布了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外缝制机械企业在我国申请的相关专利情况。记者通过对这些企业申请专利的方向和重点,比较中国和国外企业在专利占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差距,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国外企业大规模在中国申请专利,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专利申报的质量和数量在不断提高,对专利的保护意识在增强,但存在一些明显的弱式,比较中看到,我国企业大都以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申报为主,但申报企业很分散,在科技含量和集中度方面明显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现状
外企大规模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
数据显示,2005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和授权的有关缝制机械行业专利共483项,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三项上。其中,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申请为323项,占专利总数的66.8%,国外申请为160项,占专利总数的33.2%。从中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占到不小的比率。
三个不同项目上的专利数量也耐人寻味:在163项发明专利中,国外申请为113项,中国申请仅为50项;在180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国外申请为4项,中国申请却高达176项;在140项外观专利中,国外申请为43项,中国申请为97项。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在实用新型专利领域占绝对优势,在外观专利领域更是比国外多出了一倍,但在发明专利领域与国外差距甚远。
近年来,以重机、兄弟、杜克普等为代表的国外知名企业,纷纷大量在中国申请注册相关专利,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同时,快速进行专利技术的转移,加强在中国的专利保护能力。其中兄弟、杜克普两家公司申请量增幅最大,2004年两家公司的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23个和7个,而2005年分别增加到44个和18个。据了解,这两家的专利申请速度已超过了其产品研发进程。相关业内专家认为,这表明这些国外企业将产业快速向大陆转移和获取专利保护,并试图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从专利类别来看,国外企业申请专利是以发明专利为主,外观专利为辅的发展战略。在这些发明专利中,局部机构和应用型装置类小发明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很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企业重视抓住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变化,而加强对基础缝制工艺的研究。另一个值得强调的现象是,国外企业在申报整机专利时,真正原创性的很少,大都是在原整机基本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将一两个功能专利与整机专利捆绑一起申报产品专利,由功能保护扩大到整机产品保护,这样拓展了专利的申报和保护范围,形成新的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对于这种模式,中国企业不得不引起注意。
国内企业保护专利意识增强
与2004年相比,2005年我国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由174项增长到281项,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上均有30%的增长。但与国外大规模在发明专利领域做文章相反的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发明专利申请不多且较为分散。
不过,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与2004年相比,我国在发明专利领域的申请状况还是有了较大改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由10.5%增长到24.5%,部分骨干企业开始涉足发明领域,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如中捷公司的曲折缝线迹切换装置专利、上工佳源的具有USB接口绣花机专利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自主创新和专利竞争力在逐步增强。
然而,受我国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执法环境的影响,企业更多地还是愿意将一些小发明和创造申请为实用新型专利。从统计资料来看,2005年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比2004年增长了47.6%,特别是很多小机构、部件的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技术含量,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直逼日本、德国等知名企业。
从统计表上还看出,我国电脑刺绣机的专利申报数量比较大,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在发明专利中,刺绣机占22.5%;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占29%;在外观专利中占12.8%。说明我国刺绣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在提高,国内企业保护专利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差距
科技含量和集中度仍是短板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能反映产品科技含量的应该是发明专利了,因为它能代表这个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但这恰恰是中国大多数缝制企业的短板。
由于发明专利须经专家实质审查,经过正式公告、公开,其保护期限长,法律状态较为稳定,一旦发生侵权纠纷,判定较为容易,涉嫌侵权方难有胜算。而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的授权不经过实质审查程序,专利法律状态不稳定,有可能几个相同类型专利同时存在,所以企业虽然拥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但并不一定是最具有新颖性,在涉嫌侵权纠纷中被反诉为无新颖性而驳倒。
可以说,从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拥有专利类别的不同恰恰反映了双方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国外企业将一些应用性部件和装置的发明与创新均申请为发明专利,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护,其竞争能力也较强;而国内企业大都以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为主,虽然授权时间快,从数量上短期内可得到较快增长,但专利的质量、稳定性和竞争力等方面尚难评估,在专利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侧面也反映了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在集中度上,国外专利申请主要汇集在几个骨干知名企业,专利集中度高,综合竞争力强,2005年国外企业申请的113个发明专利中,重机、兄弟、大和、田岛、飞马和杜克普六家企业共占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83%。而我国专利申请主体相对较为分散,虽然数量较大,但大都分散在众多的企业和个人手中,在专利综合竞争力方面严重落后于国外企业。
专利申请战略和投入欠缺
记者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了解到,目前国外企业向中国申请的专利大都是一两年前已在本国注册和授权,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缔约国的优先权原则,其在优先权日即将到期前及时在我国进行申请注册,将受到法律保护。这样就导致国外企业两年前的技术而我国难以实现突破或跨越,即使有相同技术研发出来也将不能受到法律保护。这说明国外企业在专利的申请和发展战略的布局上,具有一定的步骤规划和遏制意图。而我国企业在专利申请上偏重指标和数量,往往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报指标或政府部门的要求而降低专利申报的等级,导致获得授权专利的法律状态不稳定,质量不高,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便显得底气不足,只能消极、被动地去应付。
记者还了解到,双方在专利的投入上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内部刊物统计的资料,重机、兄弟、田岛、百福、杜克普等知名企业在中国申请及获得授权的专利已高达上百项,而且保持每年一定数量的增长。这些企业专利除了在本国注册,还要在中国注册,在专利申请费、审查费、维持费等各种相关费用投入上一年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同时,各企业还有一批专职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较为固定的法律咨询机构提供有偿服务,每年在打假和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方面还要做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所以,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比较健全,他们也相应从专利战略中获取了高额产品利润的垄断效益,从而在产业发展中抢占了先机和制高点。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足够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水平专利技术不多,大都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与部门,在专利工作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盲区,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可能在专利费用投入上一年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但中小企业投入则大都处于空白。所以,我国缝制企业的整体专利投入不高,这也是影响我国专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