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无锡宏源集团、曾任中纺机集团总经理、现任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副总裁的殷俊德,应该说是化纤设备生产企业的老前辈,而今天他则以化纤设备使用企业的身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提到我国化纤设备的发展,殷俊德认为聚酯设备是个范例。纺机企业在聚酯企业以及科研院校的密切配合下,通过技贸合作和独立开发研制等不同形式,相继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生产设备,将聚酯技术装备产业化,使国内大规模聚酯项目建设投资下降75%左右,建设周期缩短一半左右,很好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化纤制造业的需求。这表明了一个技术创新的方向:只有从用户出发,在研发中将装备制造(硬件)与设计、工艺技术(软件)完美有机地结合,才能使现国产化纤机械走向市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设备生产商,根据聚酯工业对聚合、纺丝和后加工等不同生产环节,提出了大型化、连续化、高效率、低成本、多功能的制造要求,加大科技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开发出新的生产工艺和加工设备,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近年我国化纤企业所采用的设备情况分析,中外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承包商之间展开的市场争夺战处于胶着状态,5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双方攻防转换的鸿沟。在涤纶长丝设备方面,低端产品市场已经是国产设备的一统天下,而在高端设备上则由国外产品独占。作为使用者,殷俊德最后强调说:“我国的化纤设备近年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但在高端产品上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化纤产业链越往前道延伸,国产化率越低。因此,国内化纤制造商要真正走上自主开发,不断创新之路,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创新,才能有技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