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棉纺织50强企业的老总认为,对于充分、完全竞争的纺织行业来说,最大的壁垒就是品牌。有品牌的企业是头脑型企业,赚取附加值;没有品牌的企业是肢体型企业,赚取劳务费。而唯有专业化精细化生产,通过品质提升、科技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轮驱动”,才能不断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市场营销:主打局部市场
《中国纤检》:纺织业是全面、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变化很快,云锦如何做到对棉纺市场的快速反应?
陈亮:我们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交期、客户反馈五个方面做到快速反应。第一,产品研发要随时了解市场走势、客户所求和同行优势,快速收集和吸收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和改进产品,以产品的差异化和比较优势满足客户;第二,采购部门要有大采购思想和眼光,不局限于某一地,某一手段,让社会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建立起快速的采购供应保障系统;第三,生产部门要从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观念中转变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上来,实现柔性化生产和敏捷制造,以满足个性化、柔性化、快速生产的需要;第四,产品早一天到达客户手中,我们就会早一天实现销售,客户就会早一天受益;第五,快速掌握客户反馈信息、销售点数据、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等,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充分研究,及时调整营销政策、及时研发或改良产品等,发挥信息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纤检》: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云锦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经验?
陈亮:我们实行的是“深度聚焦目标客户”的策略。实践证明,市场的深度比广度更重要,选择好的客户比维护客户更重要。一个企业要想领先于市场,必须做到四个领先:技术领先、装备领先、管理领先、客户群领先。我们对某些目标客户重点攻关,使我们成为他们正常的供应商;对有些客户则继续挖潜,巩固与他们已有的合作关系,做长期的供应商。现在,我们的营销能力不断增强。以销售区域为基础,精简营销人员,改遍地撒网为重点维护客户。由以销定产,只注重简单的产销平衡,转变到订单优化、按订单计划生产。
《中国纤检》:纺织企业的营销模式应如何构建才最为科学和有效?
陈亮:我们公司实行的是主打局部市场的策略。构建了多元化的分销渠道,将分散、无序、小规模的分销渠道逐步整合为规模化、系统化、严密型的分销渠道,以提高渠道的利润率和利用率,降低渠道费用达到利益最大化。我们根据销售量、账期、总应收等,确定每周每个业务员的收款任务,并根据完成情况及时考核;完善销售奖惩制度,使价格奖惩制度化、规范化。订单质量应加强管理。因为订单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效益,为此,我们要完善订单质量评价办法,提高业务人员接单水平,实现从片面的以产定销的产销平衡转变到市场条件下的有计划生产。2009年公司逆势而上,全年保持了100%以上的产销率,根本的原因还是得益于观念的转变、整体营销能力的提升。2009年全年,我们产销均衡,生产非常稳定,基本没有明显的淡旺季,至现在已基本实现了订单生产。
我认为,找到了定位,就找到了地位。怎样做到不盲目地追求高端,在纺织大市场中学会市场细分,怎样力争做细分市场的龙头、做隐形冠军,去年我们是有一些心得和收获的。
企业管理:强化棉纱质量监控
《中国纤检》:您能谈一下内部质量控制方面的情况吗?
陈亮:我们坚决摒弃陈旧的质量标准,以客户的标准作为我们最高的质量标准,云锦积极推行选花间、筒纱出厂的荧光灯检测把关法,对控制色纤、减少出厂质量差错起到了有效的监控作用。
具体来说,常德公司针对赛络紧密纺纱的设备运转特点与质量要求,通过摸索与总结,将设备维护周期从两星期一次调整到一星期两次,从而稳定提升了产品质量。高新分公司对每一批原棉、每一个配棉方案都进行到成纱的快速试纺,发现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及时调整。
在质量管理上,常德公司针对品种数量多、新型纤维多、机台翻改频繁等情况,在防错混、错支、筒管清底、关键器材使用周期等方面摸索并制定了配套的质量管理制度,为打造成专业化牛仔纱生产基地积累了经验。衡阳公司开展“无疵化管理”,针对高温高湿期间生活易波动的问题,强化基础工作,全年做到了无大的纱疵和棉结波动,为产品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纤检》:棉纺织企业应如何打造一个有效、顺畅的管理流程?
陈亮:近年来,我们减少了管理层次,让管理流程变得更加顺畅。我觉得,变革是有成效的,让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扁平:第一、打破了车间与车间之间的界限,加强了横向联系,设备、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生产单元之间沟通更有效、协调更顺畅,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减少了车间、轮班管理层级,精简了管理岗位,减少了管理职数,人员分工更合理,管理人员责权利更明确,增强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工作目标的实现。第三、实现了纵向的扁平化和横向的合并精简,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使得对市场、对客户的反应更快更敏捷。
《中国纤检》:您认为,应如何提升公司的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
陈亮:我们对装备非常重视。集团下属的三个公司中,高新分公司除配套国内一流的清钢联、粗纱机、细纱机、带异纤检测功能的自动络筒机外,还引进了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精梳机,使高新分公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常德、衡阳公司进行技改时,也是基于两个公司的定位,围绕专业化生产的需要,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去年,安乡云锦在短短的4个月内就全部完成了所有技改项目,为能在新花上市前及时进行正常收购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打造研发能力上,我们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突出差别化产品的研发,力争建立差别化优势。在麻赛尔、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等差别化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上,在内地研发种植长绒棉、开发内陆长绒棉紧密纺纱新产品上均有突破性进展,最终建成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此外,与东华大学要加强合作,争取在超柔纺纱线、纺织上浆节能减排技术等项目的开发上有实质性突破。
企业远景:今年上市
《中国纤检》:听说云锦正酝酿上市,您是否有信心实现?
陈亮:是的,借助资本市场打通融资通道,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2010年是我们上市较好的时间窗口。我们也清楚,作为一个传统的纺织企业,上市充满很大不确定性,但我们把上市不仅作为融资做大企业的手段,更把上市过程作为企业规范运作的一个契机。我们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上市工作正按预定目标向前推进。
《中国纤检》:最后请陈总谈一下云锦2010年的规划。
陈亮:对于2010年以后的纺织行业形势将如何演绎,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整体形势趋好,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加速,两极分化突出,行业集中度提高。我们认为,今后企业间的竞争不完全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还是一个产业链上企业群的系统竞争。因而,纺织企业安全的生存方式必定是品牌加品牌的抱团模式。面对这样的生存发展环境,我们的基本思路与目标是:做特色、创品牌,夯基础、强管理,提素质、争效益,全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3亿、员工收入提高8%以上,公司主打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地位提高一个层次,员工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