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1月5日报道(记者 余万芳)欧盟对华35类纺织品反倾销听证会日前结束。昨日,刚刚从比利时归来的市外经贸局公平贸易处官员马宗城向记者透露,中方聘请的律师列出了七项抗辩理由,引起了欧盟官员的重视。据估计,此次反倾销的初裁结果约在3月17日左右宣布,终裁结果约在7月份出来。
去年12月20日,一场欧盟对华35类纺织品反倾销听证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中方派出了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浙江省、绍兴市外经贸部门官员和有关企业组成的应诉团体前往。马宗城和我市的一家企业——博览家纺有限公司作为代表参加。马宗城回忆说,欧盟提起反倾销起诉的7家企业并未出席,也没有欧盟方律师到场。欧盟总部反倾销科科长赛查和科员阿米尼主持听证会,听取了中方协会代表和律师的发言。
据悉,中方在会上共列出了七大抗辩理由。由于欧盟7家企业代表了欧盟东扩前同类企业总数的26%,可以提出反倾销,但若低于25%则反倾销不能立案。为此,中方将“降低一个百分点”作为突破口,在出发前两日,向涉案的所有国内纺织品企业发出了近30页的传真,要求企业搜集在申诉期内有没有与欧盟7家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若有,则可以此判决欧盟该企业丧失起诉资格。据了解,目前江苏吴江一家企业已反映与欧盟7家企业中的一家有生意往来。
此外,中方巧打“时间差”。欧盟7家企业提起反倾销是在去年4月30日,由于正逢节假日,欧盟相关部门直到5月份才受理,而欧盟东扩是从去年5月1日开始的,这7家企业根本无法代表扩容后的欧盟。同时,中方还强调,向欧盟市场大量出口纺织品的国家还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不能仅归咎于中国对当地的纺织业造成了损害。再加上绍兴企业所使用的喷水织机均购自欧盟,用这种织机生产的纺织品销往欧盟并无不妥。此外,中方律师还详细分析了欧盟纺织业的管理和出口等现状,认为欧盟自身应对纺织业的不景气负大部分责任。
听证会上,欧盟官员认真记录了中方详述的7大抗辩理由,但中方能否胜诉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