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棉纺(色)织大会5日在贵阳结束,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目前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制,全面放开棉花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对平抑目前飞涨的棉花价格,促进棉纺织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0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呈井喷式上涨。新棉价格从每吨1.4万元涨到1.8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000元左右。棉价上涨使国内不少棉纺企业开始限产。目前新疆已有近60%的棉纺企业因为无力购买棉花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分析,如果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到今年四季度末,新疆纺织行业将会有80%的生产能力闲置。 棉花价格上涨对我国棉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已开始显现。10月份的广交会上已出现了出口企业不敢报价、海外采购商不敢下单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到明年初,订单很可能会大量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从而影响明年中国棉纺织品出口。 据了解,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虽比上年增加了20%,但由于气候影响,产量比预测的下降20%,加上国内棉花加工能力的增长,棉花供不应求,造成今年棉花价格上扬。与会代表认为,棉价上涨表面上看是棉花减产带来的,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棉花销售体制仍具垄断性,市场竞争不足,棉花进口依赖配额制,不利于国内企业利用国际棉花市场资源。 有关专家分析,从长远来看,国内棉花产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保持求大于供的局面,因此必须利用国际棉花市场来调剂国内棉花需求。专家建议国家取消明年的棉花进口配额,或者将明年的棉花进口配额提前到今年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进口如能完全放开,有助于国内棉价与国际完全接轨,有利于增强我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增加棉农收入,保护棉农利益。一些企业代表表示,一旦国际棉价接近或持平国内市场价格,在能够保证供货的情况,他们会选择国内棉花,因为国内棉花质量好。企业代表同时建议,尽快启动棉花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稳定棉花价格。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