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分析表明,近几年来,相关行业对家纺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家纺业发展前景乐观。通过完善自身建设以充分利用目前存在的机遇打造中国品牌的“大家纺”,成为我国家纺业的当务之急。 据调查,去年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在床上用品上的支出、我国城乡新建住宅面积以及软卧车、硬卧车、客车、私家车、轮船、飞机等对家纺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另外,在涉外饭店、教育卫生行业建设等方面,家纺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些都为家纺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前景。 2002年,我国家纺产业所有制成分及布局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一批传统概念上的家纺企业退出了家纺行业,而大批乡镇、民营家纺企业层出不穷,显示出勃勃生机。不少其他纺织企业也开始涉足家纺产品生产。家纺企业数量猛增,一些新兴的企业机制活、概念新、对市场反应快,正逐步替代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家纺业的主力。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开放地区,形成了以海宁、叠石桥等专业市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浙江和广东的装饰布生产、江苏和浙江的床上用品生产均与专业市场的发展联动,减少了流通成本;山东、河北的毛巾生产也基本形成了产销互动的势态。2002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了一批家纺产销中心城镇为“特色名镇”,确立了这些在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以民营、集体、合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在纺织业中的地位。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杨东辉介绍,我国家纺业要完善自身建设、壮大家纺业,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打造民族品牌,融入全球竞争。我国家纺业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企业林林总总,品种琳琅满目,但叫得响,经得起市场锤炼的品牌寥寥无几。品牌战略是市场战略的核心部分,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家纺行业许多企业都是加工性企业,引进国外现成的设备、技术,仿制其花色、品种风格,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我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充分反映在自己的产品上形成个性,因此,许多产品难与欧洲的厂家抗衡。所以,要成为世界家纺生产与出口大国、强国,就不能停留在模仿、追踪的阶段,而要在自主开发、创新突破方面大做文章。 第三,加强资讯体系建设,与国际市场同步。我国家纺业中,中小企业繁多,资讯薄弱的原因很多,但缺乏人才与通道是关键。因此要不断地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级协会的资讯服务职能,也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上已有的资讯资源,通过行业组成信息网络。这既要发挥协会的组织作用,也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配合。 第四,吸引国内外投资,以投入激发行业潜在的效能。目前,我国家纺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低端企业过多,高端企业不足。企业和产品(巾、床、厨、帘、艺、毯、帕、线、袋等)都没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许多低端企业难以发挥效益,生产与销售也很盲目,造成产业组织混乱。目前,虽然许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产业群,但是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还是没有解决,其中,资金不足是一大障碍。因此,在未来几年应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家纺业高端领域以及设计、营销、批发资讯乃至服务等领域,加大行业对社会的服务力度,使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使更多的企业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提高整个行业的效能。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