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要种100亩” 尽管棉农是棉价暴涨的最大受益者,但许多人担心明年棉农将承受很大损失。11月8日,乌苏一个轧花厂,记者遇到刚卖完棉花的马小林。马并不是乌苏人,而是120公里之外的石河子人。由于当地的棉花收购价每公斤6.3元,而这边是6.7元,他雇车跑了两个半小时,将最后的棉花卖掉了。 35岁的马小林今年种了40亩棉花,产棉10吨,分别以5.5元、6.4元等价格先后卖出。刨去各种成本,最后盈利4万元。马小林十分高兴,他用这笔钱买了辆摩托车,还要买一辆农用车。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打算种100亩,要从信用社贷些款。因为今年棉花涨价了,明年化肥等生产资料也会涨。记者问他如果明年大家都扩大种植面积最后价格下降怎么办。马小林爽快地说,明年肯定会比今年低,但大家都要多种,国家不会不管,肯定都会卖出去。再低也不会低于4元钱。 与马小林一样,几乎每个棉农都从今年得到的实惠中受到鼓舞,盘算着筹集资金来扩大种植面积,但是他们却很少能冷静看到风险。在喀什的岳普湖县,维吾尔族农民买买提甚至向记者抱怨,假如不是政府要他们在地里种一些林木,棉花产量还会更高,可惜他没钱,不然会种上1500亩棉花。 专家认为,棉花生产有周期性,高峰过后必有低谷。如果明年产量大幅增加,价格势必下跌,受损害的还是棉农自己。并且,这也会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新疆农业厅棉花办公室主任马玄分析说,目前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是比较合适的,政府明年初要给农民发出一个信号,就是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但是他承认,政府也只能是进行引导,最终还要靠棉农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然而,面对今年棉花价格如此暴涨,那些朴实的棉农还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