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发改委将紧急增加5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但自10月初暴涨的国内棉价仍在每吨17000元的高位盘桓。分析人士认为,最近一段时间让下游棉纺织企业寝食不安的棉价,在今年最后一、两个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明年全年棉价可能仍在每吨15000元以上。 今年国庆节后,国内棉价从每吨15000元起步,一路涨到17000元,甚至超过18000元。一般地说,棉花成本占到棉纺织企业成本60-70%,棉价暴涨让下游棉纺织企业如坐针毡:买吧,产成品无法消化上涨因素;不买吧,企业又无米为炊,产能放空。一批企业因此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境地。有关人士指出,除了今年棉花减产,新棉上市时期推迟,流通领域囤积炒作外,近年纺织产能增速过快,调控手段相对匮乏,也是造成前段时间棉价暴涨、至今仍然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我国纺织行业一直被国内外普遍视为强势产业。入世两年,纺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岗位多,市场充分调配资源,加上对2005年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普遍存在的良好预期,今年1-8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社会产能急剧扩大。 目前,我国年需棉花约700万吨,虽然今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扩大20%,但由于今年气候原因,农业部9月份预测今年国内棉花产量为520万吨,比8月份的预测值减少60万吨。即便加上今年85万吨的进口配额,缺口也近100万吨。有着这块棉花需求的硬缺口在,棉价近期大幅走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尽管纺织协会一直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但近两年库存减少,国家利用储备棉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很弱。利用国际资源平抑国内棉价,又受进口配额的限制,再加上进口手续复杂,紧急增加棉花进口配额,到岸、到用棉企业手中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况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净进口国,我国增大今年进口配额的消息已使国际棉价闻风而动,近期由每磅68美分上涨到75美分。这一价格虽比国内棉价低10%,但反映出国内、国际棉花的价差在缩小。更何况,进口还有运输、保险等方面的费用。国际棉价更趋向国内棉价靠拢,也在一定程度上封杀了国内棉价的下行空间。 按照有关入世协定,明年是我国对棉花实行进口管制的最后一年,进口配额为89万吨。配额制虽有利于保持国内棉农的利益,但不利于适时根椐市场变化利用国际资源,为我所用。纺织协会呼吁干脆取消配额,谁想进口谁进口。但更为主要的还是要看明年国内棉花的种植面积,以及棉花生长后期、收获期的天气情况。 纺织行业权威人士指出,棉花种植面积取决于棉粮比价关系。一般地说,当每吨棉花卖到12000元以上时,农民就会考虑选择种植棉花。他认为,明年棉价还会维持在每吨15000元的高位。按照以往经验,今年棉价上涨,明年棉农扩大种植面积必定无疑。但种植面积是一方面,棉花收成状况还得看天公脸色。国家能否加大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也是影响明年棉价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这轮棉价上涨的影响,就棉纺织行业整体而言,棉价上涨压缩了行业的赢利空间。 尽管棉价上涨对56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今年业绩影响不会太大,但到明年,在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的共同作用下,整个行业盈利将可能下降10%以上。 而生产粘胶短纤维、涤纶短纤维的上市公司由于产品替代性,销量扩大,售价上扬,从当前棉价上涨中得到实在的好处。27家化纤类上市公司中,近期一些公司股价走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棉价上涨所引发的行业变动因素。(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