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有关部门的消息,就当前新疆棉花购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自治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 据分析,当前新疆棉花购销工作中出现不少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一是棉花质量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企业为了吸引棉农交售棉花,简化棉花收购程序和办法,不认真执行“一试五定”棉花检验规程,通货混等收购、混等堆放、混等加工,一些棉花加工厂收购超水棉,一些企业对异性纤维控制工作措施不到位,在三个关键环节没有专职异性纤维挑拣人员,使异性纤维混入情况严重,个别棉农和私贩在交售棉花时掺杂使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仍有无资质收购和私设购点的不法行为。为抢购棉花资源,有的企业私设收购点;有些废品收购站也收购籽棉;一些棉贩子到棉农门口收购。三是棉花种子加工和供应有隐 患。许多良种棉轧花厂都在大量收购非种子棉,良繁区的种子棉也存在大量外流的现象,这都可能给明年棉花种子供应和棉花生产埋下隐患。四是外来收购资金大量注入,供销社和棉麻企业等主渠道的收购资金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切实做好棉花收购工作,新疆采取了以下积极对应措施: --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各级工商部门加紧落实自治区工商局提出的“棉花市场专项整顿”工作部署,严把工商经营资格关,对无证照收购、违法代收代加工、私设收购点、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同时组织人力,扫除死角,防止“两小土”死灰复燃,规范棉花购销市场。 --狠抓棉花质量执法检查。各级质检部门要按照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的“双百战役”工作部署,抓好质量动态检查,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联手执法,依法查处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混等混级收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维护新疆棉花声誉。 --支持供销棉麻主渠道大力开展收购工作。各级供销棉麻公司充分利用设施、人员、技术、信誉等优势努力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企业联合,多渠道、多方位筹措收购资金,做到快购快销,加快资金回笼。积极争取农发行的支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销得出、购得进的供销棉麻企业提供足够贷款资金,保障主渠道的经营。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服务,通过优质服务,把棉农、企业、行政部门和市场沟通起来,改善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