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9日,欧洲委员会就欧盟东扩后纺织及服装业未来发展发出通报。观其内容,主要是就欧盟于2004年5月1日东扩,以及纺织与服装业由2005年1月1日起取消配额两项大事,申述未来的立法主意和计划。
通报指出,欧盟东扩和撤销配额后,其纺织及服装业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它提出多项有助增强本土行业竞争力,同时符合世贸规定的建议。
通报强调,虽然欧盟纺织及服装业拥有若干竞争优势,例如产品质素和设计优良、重视创新和技术,能为市场提供高增值产品,但来自其他主要纺织品生产地的竞争压力日大,尤以中国内地、印度及巴基斯坦为然。欧盟东扩,亦意味10个新成员国和原先欧盟15国的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商更易进入彼此的市场,而生产活动亦会转移。纺织及服装业对新成员国的经济日益重要,这点不容忽视。总之,在来年及之后的岁月,欧盟纺织及服装业面对的竞争势必日益激烈。
贸易方面,新成员国采用欧盟整套关税制度后,关税率将会即时下降;令人忧虑的是,廉价的亚洲货品将会涌入(特别在2005年1月1日后),与本土产品直接竞争。
至于配额,通报表示,现在部分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地仍然受配额限制,将来配额撤销后,他们的出口可能大幅上升,其中包括中国。
通报一方面指出欧盟纺织及服装业未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勾勒出可以加强监管的范畴,例如保护环境和消费者权益等,其中关于产品标签的事项值得香港业者注意。通报表明,有适当标签的产品或可在符合世贸规定的认证机制下,获得优先市场准入。
通报又提出「欧洲制造」标签的概念。这标签旨在令消费者对源自欧洲产品的质素更具信心,巩固欧洲产品物有所值的形象。为一视同仁,欧盟可能规定在成员国销售的任何纺织品及服装均须标示产地来源,但订立有关认证及标签规例前,会先全面分析这项举措对生产商和进口商的影响。
对于环境问题,通报列出两项要务,即减少染色及加工处理等程序的污水排放量,以及减少污水所含的化学物质。业界可透过所谓整合产品政策,减轻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通报建议,纺织业可在采购决策、产品耐用程度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体现绿色产品策略的精神。
其他可在稍后阶段加强监管的事项包括:
·消费者健康事项(例如产品长期接触皮肤所释出的物质)
·消费者保障事项(加强监管广告及标签,以防误导)
·伪冒产品问题
欧盟认为,在撤销自己的贸易壁垒(例如配额)后,其他国家亦应本着对等互惠的精神作出同等举措。否则,欧盟可能会拖慢降低关税的步伐。此外,欧盟撤销关税后,可能成为其他国家倾销产品的对象,外地的纺织品及服装亦可能大量涌入欧盟市场。假如发生这些情况,欧盟或会采取更多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以及启动市场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