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贸易保护的路上越走越远。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生产的胸罩、袍服和针织布3种纺织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企图为经营不善的美国纺织业赢得喘息之机。11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通过决议,认为来自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侵害了美国的工业利益,决定对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征收反倾销税。据悉,美国商务部还在对美纺织业先前提出的手套特保申请进行评估。美国纺织业界还表示,将很快对中国生产的袜子提出类似申请。 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少数人的阴谋 美国政府公布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均对此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将此次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与去年的“钢铁案”相对照,认为美国贸易政策的保护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去年3月,布什政府决定动用201保障措施,对进口钢铁产品提高关税。11月10日,世贸组织上诉委员会裁定,美国这一做法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美媒体认为,布什政府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的做法与“钢铁案”一样没道理,所不同的是,美国的钢铁保障措施是针对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巴西等众多世贸成员,而此次矛头则指向中国一家。美国著名思想库凯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专家艾肯森说:“美国对华纺织品设限是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政策方面的又一次倒退。”他认为,美国对服装和纺织品已经实施了40年的配额和高关税限制,现在又重新设置新的贸易障碍并不能解决美国纺织业失业问题,反而会伤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考虑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政府的决定将被证明是有害于美国整体经济利益的”。 作出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决定的是一个叫作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的跨部门小组,由美国5个政府部门官员组成。美国消息人士怀疑,即使在CITA内部,对纺织品特保决定也存在分歧。其中,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反对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而商务部和劳工部则主张对华设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是在最后一刻倒向后者一方的。在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面对记者的追问,拒绝说明CITA当时的投票情况,因而有评论说,“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少数人的阴谋”。 美国消费者和农民受牵连 作为服装、纺织品消费方的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认为,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将导致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上涨,损害消费者利益。多年从事纺织品诉讼的美国律师杰克布女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采取特保措施的决定完全是出于政治考虑,而并不是因为这些申请有什么法律依据,因为美国国内纺织行业提交的特保申请书仅有一页半纸,连证明他们是否有权获得救济的最起码信息都没有提供。”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副总裁奥特尔称,没有一家美国袍服或胸罩生产厂家支持这项特保申请,因此根本不存在中国产品对美国生产厂家造成扰乱的情况,政府应当拒绝该申请。美国学术界毫不留情地批评:“此举是布什政府不制止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反而恬不知耻地在国外鼓吹自由贸易的又一个证据。” 现在最着急的要数美国农产品生产者了。中国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本来要扩大进口美国的大豆和棉花,并打算在近期派团赴美采购。美国贸易分析人士说,美国农场主今年遭遇了8年来最糟糕的年景,中国此刻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无疑是给美国农民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有助于缓和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大豆、棉花价格上升将加快美国农业从长期低迷中复苏的进程。 中国采购团因技术原因推迟访美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下跌。美国农民对布什政府抱怨连连,他们担心中国将转向世界其他国家采购。 纺织品将重蹈钢铁覆辙 对于布什政府的保护主义趋势,一向谨言慎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发出了严厉的警告。11月20日,格林斯潘在参加凯托研究所举办的货币年会时发表讲话指出,目前的贸易逆差还没对美国经济造成危害,但贸易保护主义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格林斯潘说,全球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经济的灵活性,只要美国经济仍然具有对外资的吸引力,美国贸易逆差就有可能得到调整,美国经济遇到的风险也就会减少。但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阴云日渐明显,这使全球经济的灵活性受到侵蚀,“当务之急是阻止保护主义的蔓延”,否则美国经济将为此付出代价。美国国际经济研究会贸易专家哈弗保尔评论说,美联储主席通常不会对贸易问题发表看法,但格林斯潘对事件表示的担忧无疑是正确的。 布什政府已经在采取钢铁保障措施一事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美国专家认为,美国对纺织品设限无疑将重蹈钢铁覆辙。美国如果继续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不但会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造成损害,全球各国也将遭受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