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有关部门综合报道,2003年11月20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向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实行紧急限制等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行为发出了强烈警告:“美国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阻止这种势头是当务之急。” 美联储虽然避开了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的直接批评,但间接对最近美国国内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予了警告。格林斯潘表示,“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如果能建立起灵活的国际金融系统的话,那么经常性收支的不平衡将在不出现巨大混乱的情况下化解。如果对于保护主义放任不顾,那么“将损坏世界经济的灵活性”。 美国金融市场也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进口限制措施后,对美国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剧表示担忧,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一度急剧下滑。 另据路透社报道,2003年11月21日,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基表示,美国出口下滑对就业的打击,更甚于低价外国进口产品竞争所带来的冲击。 曼基表示,“美国出口下降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胜过进口货物的竞争。”鉴于此,曼基“担心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胜于忧虑中国的高速发展。” 曼基在国会作证时就指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在与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获得的。而且,美国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实行减员。 另据《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虽然美国大选前的政治环境给那些游说政府对中国实施贸易限制的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这可能是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贸易纠纷会扰乱市场、打击对进口敏感的行业并抬高消费者价格。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可能打击许多美国公司和消费者以及中国制造商。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行为说明,布什政府及民主党很难找到除贸易限制以外的可以讨好选民的其他方法。 文章指出,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的客户很多都是美国企业。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有半数以上都是由美国的在华企业生产的。而在限制令颁布后,中国则可以使用国产的纺织品,然后在其他国家加工成袍服,那里不但劳动力成本较低,而且也不受制于美国的进口配额。 文章分析指出,在中国,许多不知名的公司为美国著名的制造商生产产品,并运往沃尔玛等大商场出售。对来自中国的衬衫、电脑部件和玩具实施进口限制不仅损害了众多中国制造商的利益,同样也会损害许多美国公司和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由于美国的公司可以将它们的生产转移至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目前还不清楚对中国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是否能使美国的工人获益。 《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自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失业人数达到了250万人。但美国政府明白,中国并不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经济咨询公司Economy.com估计,美国制造业失业人口的1/4是由于进口的增加造成的,而中国的贸易进口导致美国过去3年减少了40万个就业岗位。不过,大多数的失业与20个世纪90年代末的贸易有关,美国经济随后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今天的美国经济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强劲,这也导致了贸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