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造业格局比较分析
美国老百姓感受的是消费中的实惠,但今年1到10月份,中美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在美国产业界有的人眼里,这成了这几年美国新增250万失业人口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说法,专家们认为,这是对中美产业格局的一种误解。那么美中贸易逆差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美中贸易高达473亿美元的巨大逆差,在研究机构和专家眼里,根源在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不同。2002年3月,美国对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到30%的关税,为期三年。消息传出后,欧盟、日本等各钢铁生产大国都感到极为震惊。
钢铁巨头们认为,美国的钢铁业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衰落成夕阳工业了,在美国钢铁业,基本上是一个工人要养活四个退休工人。产业的衰退,却用贸易手段进行保护,这一行为激起了各国的反感。
2003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了这场持续两年的钢铁贸易案。美国败诉。12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进口钢材关税。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现在是解除它们的时候了。
在美国,与钢铁业一样,徘徊在夕阳边缘的产业还有纺织品、彩电业等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纺织业就发出了缩水的警告。原因只有一点,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标准是每小时18美元,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6倍。
在这种劳动力成本面前,彩电、纺织品,包括集装箱的生产,似乎成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对于美国产业界的变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对这一趋势表达得很明确。
早在1998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等先进技术在美国制造行业中的普及率就已超过了50%。今天,美国产业界最响亮的名字是硅谷、信息和生物革命。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一架波音747(飞机)售价1亿5千万美元,我们的一双旅游鞋在广交会上售价3个多美元,所以中国要拿四、五千万双鞋才能换来一架波音747飞机。从1971年(美国)出现外贸逆差已经30多年了,为什么连续30多年的外贸逆差但是美国仍然不失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就是因为它掌握了世界上的高科技,全世界高科技的70%来自美国海关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1到10月,美国出口中国的275亿美元的产品,多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中国出口美国的750亿美元的产品中,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中国每年对美国出口的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开支。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有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美国销售出口的产品恰恰是中国需要的中国出口的产品恰恰是美国需要的双边的商品结构是互利互惠是共赢的
新闻背景:中美贸易纠纷一波三折
尽管在产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对于中美贸易来说,2003年可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中美贸易所经历的纠纷,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反倾销、贸易壁垒、制裁和回应,一度成为中美贸易间频频使用的词汇。
2003年夏秋之际,一种对中国不公正的看法正在国际金融界流传,这种观点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美国有一些参众两院的议员甚至把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都归咎于人民币不升值。一时间,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和猜测在国际社会中沸沸扬扬。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平定了所有的传言和猜测。
2003年10月20日曼谷APEC会议胡锦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正常运行也符合亚洲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求。
传言停止了,但争端却刚开始,根据美国商务部的估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1030亿美圆,将增长到2003年的1300亿美圆,因此,美国一些议员认为,中国人从美国赚走了太多的美圆。
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带着缩小贸易赤字的任务正式访问北京。
专家:明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作为美国的当政者要考虑选民的选票,所以他们希望中国政府能采取措施缓解一下美国对华外贸逆差的压力。就在埃文斯离开北京不久,11月12日,中国商务部的采购团在美国签定了价值67亿美圆的合同,购买美国的30架波音飞机、4500辆汽车以及飞机引擎。
虽然此举表现了中方缩减贸易赤字的诚意,但是11月18日,美国还是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胸衣、长袍、针织品三大类纺织品设立新的配额限制。对于这样一个将影响到中国的1000多万纺织工人的裁定,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应,商务部紧急通知,原定11月19日出访美国的中国农产品采购团推迟出行这个采购团,该团出发前带着30亿美元的定单。
专家:中美两国之间发生贸易战,30多年里之发生了一次就是1983年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劝告,在1983年1月13日,由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从即日起单边限制中国的纺织品,所有的中国纺织品都卡在美国海关之外不能进口了。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一个星期后,1月19日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即日起停止购买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消息传到美国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价格暴跌。
无独有偶,2天后,也就是1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再次作出裁定,对来自中国的可锻铸管征收反倾销税。美方的话音刚落,第二天,中国商务部就对原产于美国等地的进口甲苯二异氰酸脂作出反倾销最终裁决。在中方作出裁定的两天后,24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中国的康佳、长虹、TCL等公司出口美国的彩电征收反倾销关税。
一时间,各国金融界猜测中美之间将爆发一场贸易战,但是中国的专家却认为这是两国在世贸框架里的正常的摩擦。
专家:随着两国接触面的增加,摩擦点也必然增加,中国的贸易量出口增加,以后必然要跟你所出口国家的产业产生摩擦和矛盾,所以在WTO的框架之内,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不存在制裁和报复的问题。
在短短20多天时间里,中美双方你推我挡,直到12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实施了两年的进口钢材保护措施,中美之间的经贸氛围才到缓解。作为积极回应,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大豆采购团将于12月17日出访美国。积极合作,谋求发展,才能使两国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二批赴美采购团15日启程。虽然暂时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双方的贸易仍在发展。记者今天了解到,延期了近三周的我国第二批赴美采购团,即将在五天后启程,主要采购美国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
记者蔡晓明:第二批赴美采购团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带队,暂定于本月15日出发,采购团由包括东海粮油等在内的数家国内粮油进出口企业组成。由于采购的主要商品是大豆,因此也被称作是大豆采购团。18日采购团到达芝加哥后,便会和美国大豆协会签署一份大豆采购协议,记者获悉此次采购数量将在150万吨左右。
第二批赴美采购团原定于11月18日到达芝加哥,但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三种纺织品配额设限之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立即通知美国大豆协会采购团访美行程后延。11月12日,中国第一个赴美采购团在美国签署了价值超过60亿美元的购买美国汽车、飞机引擎和商用飞机的巨额合同。
新一届中央领导与中美关系
温家宝这次访美,把中美关系推向了新阶段。国际舆论认为,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从国家利益出发,更加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以来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与美国高层交往的一些重要活动。
1、2月24日,胡锦涛会见鲍威尔,就伊拉克和朝核问题交换意见
2、3月18日,布什打电话祝贺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
3、4月21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参议院访华团
4、4月26日,布什在电话中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防治非典方面所作的非同寻常的工作,并表示美方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5、6月1日,胡锦涛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与布什面对面探讨台湾问题,以及中美两国在反恐、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问题
6、7月30日,胡锦涛再次在电话中与布什谈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布什对中国防治非典疫情取得成功表示祝贺
7、温家宝会见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8、10月19日胡锦涛出席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他与布什再次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家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9、10月28日,温家宝会见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主张在发展中实现中美贸易的基本平衡,并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从美方进口,同时也希望美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10、温家宝出访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