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服装需求大大增加,内需市场极大;中国稳定的经济环境和低成本的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竞争力,外贸出口也持续增长。据专家估计,国内服装销售额在3000亿元左右,加上出口400多亿美元,使服装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服装离不开制造,制造离不开设备,缝制机械也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月26日,由衫衫、白领、自壹方、禾田、米皇、恒威等著名服装企业和上工、中捷、海菱、宝石、杰克、天马等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参加的两行业恳谈会,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服饰报主持,在京顺利召开。恳谈会的主题是:发挥产业链间的合作优势,促进两行业的发展。笔者在众多企业家和专家的发言中,引起一串串的联想…… 议题一:我国缝制设备能否替代进口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累计进口缝制设备79.5万台,进口额约4.3亿美元,其中工业缝纫机进口30万台,进口额3亿美元(不包括刺绣机1.2亿美元)。从进口的量值分析,平均价值为1000美元/台,合人民币8300元/台。我们可以认为,一般缝制机械中除了部分大企业习惯使用进口的机种外,大部分都属于目前还短缺的高档缝制机械。那么,我国缝制机械是否能替代进口关键是国产机种的质量(包括使用寿命)是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品种是否齐全了,档次是否提高,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服务是否到位了,零配件供应是否存在不足,培训是否跟上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品牌知名度提高了,自然可以替代进口。目前,部分企业之所以还要进口名牌设备,其中还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显示企业的实力和加工手段,争取更多的订单。 议题二:服装企业经营模式与缝制企业策略选择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企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企业从原来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到品牌经营模式。产业价值量分割及获取应得利润,给企业运作带来很大的变化,集团的注意力和经营者的理念不再局限于生产和设备,而是转向更超前的品牌意识、资金运作、风格展示、高科技投入和底线控制。采用何种设备加工已不是集团所考虑的范畴。正像我们的整机企业生产缝纫机和零部件,只要达到标准,采用什么设备加工已经不是董事长和总经理所考虑的。缝制机械企业的策略选择是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谁是我的用户,谁是我的消费对象,更重要的是面向内部,加快提升产品结构档次,开发新品种,适应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议题三:服装企业的设备投资意识一般来说,大集团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对缝制设备的价格放在次要的位置,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率,他们认为,高投入的结果是更高的产出,况且大企业生产的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利润率相对较好。此外,进口缝纫机价格虽贵,考虑其质量、品牌、使用效果、效率等综合因素,再之,缝制设备的投入费用在企业所占比重不大,资金回收期较短。这是大集团公司对设备的投资意识。服装生产企业容易发展,与设备投入所占的比重较小有关,这也是中国之所以有八万多家服装企业的缘由。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发展的企业,是我国缝制设备主要用户。其生产的服装属于中低档次,对设备的要求不十分严格,相对重视成本,重视价格性能比,国产设备使用简单,维修方便。由于常规产品从质量性能上已经接近国外设备,价格便宜,也是这些企业首选的对象。除了个别机器,目前还没有这种型号,或者属于关键、特殊、要求较高的工序外,一般都采用国产机器。因此,中小企业、初期发展的民营企业是缝制机械生产企业的主要用户,这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议题四:企业产品开发要有针对性企业开发的目标应看市场,这是常规的思维。市场有需求,我就开发生产。由于大家都采用习惯的思维方式,容易造成市场过剩和造成恶性竞争。在前一段时期,我国家用缝纫机的生产企业达到100多个,各省、市、县都设置了家用缝纫机工厂;之后,又有单头刺绣机大战,有厚料机大战,平缝机、包缝机等大战,造成供需失调,低价竞争。目前国外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标是满足服装企业的工艺需求、减少辅助作业时间、提高服装企业的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减少污染。而我们设计人员主要还是坐在办公室进行仿制和测绘,没有新意。因此我们企业应让技术人员多到服装企业去实习,了解、体验服装生产的工艺环境,与服装设计、制作人员交流,找到设计灵感。开发目标是由多元、综合因素组成,实践是一项重要元素。 议题五:中国缝制设备市场的现状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缝制机械设备总产量为1375万台,其中工业机约435万台。除去出口222万台,内销将近50%。出口主要产品以平缝机、包缝机为主,其他产品如厚料机、曲折缝纫机等也在逐步增长。生产的工业缝纫机品种中,平、包、绷等所占比重较大,特种机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从市场了解,用户对品牌的认识也各不相同,从笔者接触到的服装企业和经销商的反映来看,国内生产的平缝机主要是标准、兄弟标准、上工、中捷等,包缝机主要是天马、双工(上海双重)、银箭、飞跃等,厚料机主要有海菱、标准、金轮等,绷缝机主要有标准、飞跃等,曲折缝主要有上工、中捷等,多头刺绣机主要有达美、鹰轮等,裁剪刀主要有凯固、大洋等,封包机主要有常工、双剑、金城等,锁眼机主要有凯固、大连等,特种系列的主要有海菱、标准等。上述纯属笔者个人之见,供参考。 议题六:缝制机械制造企业的任务企业所想是扩大市场,扩大销售。在内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争取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创建名牌。建立开发研究机构,研发新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加品种以适合、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建立销售网络,对外是扩大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在完善企业硬件的同时也完善企业的软件。企业更想跨进我国著名服装企业的门槛,这是树立企业形象、确立在行业中的地位的有效方法,也是替代进口最有力的手段。从与服装企业的沟通中听到,一些大服装企业出于本企业的根本利益,其设置的门槛很高,我国缝机企业暂时还难于进入,或说进入的深度不够,谁先进入谁就抢到市场的制高点,这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在此,也希望我国缝制机械制造企业能以此为动力,不断努力,为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行业的交流和沟通迸发出的火花,远不止这些,深层次的挖掘和引爆还有待行业的专家和同仁共同努力。我祝愿今天迈出的第一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前面的道路将是一片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