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尼斯纺织服装业经营投资状况
1. 突尼斯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突尼斯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把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和创造就业机会视为重点。突尼斯纺织服装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突尼斯工业促进署2006年底的统计,突尼斯从事纺织服装的企业占整个制造业的36%,居制造业之首,创造就业20余万。
因邻近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盟主要市场,纺织服装业多年以来形成了对欧洲出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突尼斯出口的支柱产业。2006年纺织服装出口额为44.18亿第纳尔,占年出口总额28.8%。
2007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态势看好,1-5月出口额为21.93亿第纳尔,与上年同比增长19.5%,占1-5月出口总额27.9%。
2. 2006年突尼斯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分析:
⑴ 经营品种 - 服装为主
- 成衣出口30.47亿第纳尔,占行业出口的68%,比2005年增长4.7%;
- 针织品出口9亿第纳尔,占行业出口的20%,比2005年增长11.6%;
- 纺织品出口3.46亿第纳尔,占行业出口的7%,比2005年增长6.9%。
传统服装的出口品种牛仔裤、工作服和女士内衣去年分别减少15.5%、6.1%和7.2%;而长裤、T恤和毛衣去年分别增长12.8%、23.4%和12.1%。成衣与针织服装出口占突尼斯纺织服装出口的88%。
⑵ 主要出口市场 – 欧盟
2006年突尼斯出口服装几乎全部销往欧洲,占欧盟市场的4.6%,排在中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孟加拉和印度之后,为欧盟第六大服装供应国。 其传统市场法国(40%)、意大利(30%)、德国(10%)和比利时(6%)占突尼斯出口服装的86%;另外突尼斯开拓的欧盟其他市场,如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近四年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4%和126.7%。
⑶ 主要贸易方式 – 加工贸易为主
作为欧洲著名品牌的加工基地,突尼斯已有30多年的历史。利用其毗邻的地理优势及双边优惠的经济贸易政策优势,不少品牌相继在突尼斯直接建立加工厂。2006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1,720家,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39家。前50家企业的出口额占整个行业出口的40%。据突官方统计,2006年Adidas, Benetton, Diesel,Big Star, Levi’s, Niky和Valentino等114个国际知名品牌在突尼斯贴牌生产。其中Benetton, Diesel等品牌在突已有30年的加工历史。
二、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经营现状与前景
1. 我服装业对欧出口持续增长,但涨幅趋缓
WTO 2007年4月10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未受到美国和欧盟进口配额的影响,对全球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值上升25%,较2005年的21%升幅高出4个百分点。据分析,主要得益于对欧美以外地区的出口增长强劲。同时,我国服装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强势品牌的崛起,也是我服装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动力之一。2006年我服装及附件出口达948.30亿美元,比2001年的365.38亿美元增长160%。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服装及附件出口竞争力指数为0.93,2006年为0.96,2007年1~5月为0.97。
另据中国纺织信息公布的数据, 2007年1~5月我服装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09.84亿件,创汇311.24亿美元,其中欧盟(27国)排在日本之后,是我国服装出口第二大市场。1~5月我服装出口到欧盟16.22亿件,与上年同比下降5.67%;均价为3.31美元/件,同比增长6.76%;出口创汇53.68亿美元,同比增长0.71%,而上年同期增幅为40.32%。由此可看出,我国服装出口欧盟市场明显趋缓。但销往德(11.65亿美元),英(9.28亿美元)、法(6.17亿美元)三国同比增幅表现尚好,平均增幅为34%,略低于上年同期增幅水平。
2006年孟加拉、柬埔寨、印尼及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对欧、美、日本、加拿大四大市场的服装出口增长介于18%至25%,均高于中国,同期印度出口增幅为12%。而摩洛哥、突尼斯及土耳其等传统供应地正减少其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转而被亚洲国家取代。
2. 欧盟对我纺织服装出口的总体政策 – 限制
根据欧盟与中国2005年9月达成的协议,自2008年1月1日起,10类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将不再受配额限制。欧洲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商,特别是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支持实行保护措施的欧盟成员国,早已促请欧盟当局维持进口配额,以进一步保护本国工业免受中国冲击。其实这些国家清楚,即使限制了中国,仍然要面对来自孟加拉、印度、柬埔寨、印尼及越南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况且欧盟是否对中国继续进口配额限制,并非欧盟单方面说了算。
但从配额使用情况来看,如2007年的配额很快用毕,欧盟业界提出2008年实施新配额的呼声就高。而目前大部分类别的配额与2006年一样,可能不会用尽。最终结果尚不明朗。
另外,欧盟原产地标识草案规定,服装在出口到欧盟市场时, 凡是使用亚洲进口面料制成的必须征收12%的海关关税。这一政策遭到突尼斯、摩洛哥、法国等国反对,因为马格里布地区不自产纺织面料,正是采用了有竞争力的亚洲面料,突尼斯牛仔裤及其他服装才得以大量出口。但该草案原本目的之一在于鼓励服装加工国使用欧洲生产的面料,限制亚洲面料进入主要服装加工地。2006年突尼斯进口我各类纤维和面料5,662万第纳尔,约占我对突出口总额的8.7%,是我对突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
3. 国内产业政策调整对服装出口的影响 – 利润空间缩减
⑴ 2007年6月19日,我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出口退税调整政策自7月1日起实行,没有过渡期。该通知涉及2831项商品,包括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涉及品项覆盖了全部出口商品总数的37%,退税削减幅度为5到13个百分点。 其中服装类出口退税率由过去的13%降为11%。而在此之前,2006年9月纺织品出口退税已率先从13%下调为11%。
据烟台外经贸局统计,全市服装出口企业毛利率在3%左右,出口退税率降低2%之后,预计服装出口将减少3.5亿美元,一批小的服装企业将停产关闭,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也会损失大量国外订单,业务量将萎缩。以海阳毛衫为例:产品全部外销,至2006年毛衫行业完成总产值55亿元,规模企业达428家,加工点有3000多家。毛衫产业高峰时一度占了海阳市GDP的60%以上。之前很多毛衫企业的纯利润就只有2%,退税下调两个百分点,使得众多企业的利润变为0。预计此次调整,将造成海阳毛衫行业上亿元的利润损失。
我国服装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占服装出口总额的72%。专家分析,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主要影响一般贸易方式。与自营出口相比,加工贸易风险小而利润高一些。不少企业正考虑改作加工贸易,却又担心加工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
业内专家认为,服装出口靠加工贸易方式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从低价竞争的模式中走出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向质量效益型生产,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⑵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升值超过0.6元。仅今年1月至6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超过2.5%。受人民币的升值影响,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连锁反应,加大了企业成本,影响其产品竞争力。
纺织服装企业普遍表示,本已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国外限制等多方面压力,又遇到出口退税调整,企业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将面临停产或关闭。
多数企业认为,我国轻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正在减弱,周边国家竞争力在迅速提高,许多客户已准备将新的订单转向这些国家。正如欧洲纺织服装界专家所分析:欧洲企业会把那些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服装(如需要精心缝制的服装)的产地仍留在亚洲,不过会从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等国。但会把交货周期短、生产过程较简单的服装订单发给地中海国家。
三、中国服装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1. “走出去”不是权宜之计,应立足全球战略
面对欧美国家的设限,国内政策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出口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对今后的出路做战略性的选择: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或内、外贸并举,实施“两条腿走路”;或全部改做内销;有的只能选择关闭。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办厂,则不失为一良策。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今后与欧美贸易大国的贸易摩擦,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走出去,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拓宽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避开欧美国家的各种技术、贸易壁垒。比如在国内生产已无利润空间的中低档产品,可转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去设厂生产;又如受欧美设限的产品可到享有欧美自由贸易区待遇的国家去建厂生产。突尼斯便是这样的候选国家之一。
1995年11月,欧盟-地中海国家外长会议签署了《巴塞罗那宣言》。正式启动了欧盟-地中海联系国协议的谈判。该协议旨在2010年建成包括25个欧盟成员国(目前扩至27国)和其他12个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摩洛哥、叙利亚、突尼斯和土耳其)建立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
突尼斯率先与欧盟签订这一协议,并于1998年3月1日正式生效。历经近10年过渡,突尼斯与欧盟间总体关税水平大幅降低,部分工业加工品已降为零关税。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