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阻碍了纺织工业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化纤行业虽然高一些,也仅达0.47%,与发达国家平均5%的投入水平差距很大。
利用高新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化纤品种和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不多,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纤维如芳纶、碳纤维的开发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仍需进口;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聚乳酸纤维(PLA)等还处于科研追踪阶段。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开发和材料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高附加值纺织品和服装的开发。
纺织工业对纤维回收利用和循环技术还需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对可再生纤维、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技术、环保型产品和“三废”治理的研究开发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环境治理基本还是以“末端”环节处理为主。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适应纺织品服装消费短周期、快交货要求的能力不强。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刚刚起步,在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应用ERP的比例也仅占到7%。
1、大力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
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主要包括: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的研制;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纺粘法和熔喷法及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高速系列化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机电一体化高速特里科经编机;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的染整设备开发研制。
加大行业应用基础科学研究,重视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科学和产业应用技术开发创新的衔接,加强产学研结合及纺织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合。通过实施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推进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2、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创新
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一批值得推广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典型,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以市场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加快对用户和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推进产业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促进行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