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
现代轻纺产业
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三个环节,提高原料、高档面料技术水平,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无锡、南通等现代纺织基地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向苏北转移,建设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新的纺织服装基地。推进林纸一体化,在沿海、沿江地区布局建设林纸一体化项目,加快南通、盐城、镇江、连云港等造纸基地建设。注重食品工业发展,提高食品工业的精深加工水平。
提高产业附加值。以集成创新应用为主,加快技术引进,注重消化吸收,逐步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发展精深加工制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管理新机制。到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率接近30%。
培育产业集群。以特色产业为主体,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功能定位,促进工业园区整合、优化,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集聚空间。注重发展与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步伐,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产业供应链要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发挥大企业、大集团骨干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到2010年,前100位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制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淘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