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面料在中国纺织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升级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消费观念转变,对健康、舒适、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本次年会主题就是围绕“舒适、健康、绿色、安全”来展开的。研究棉纺织面料的生产和环境、技术、产品开发创新、流行趋势,对于加强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提高中国面料和服装质量档次,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纺织工业运行情况
(一)今年纺织生产、销售和利润保持平稳的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纺织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5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2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95%, 实现利润391.9亿元,增长43.86%。1-7月纱线产量达到1100万吨,增长20.1%,纱线生产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布产量279.2亿米,增长13.86%;印染布263亿米,增长8.46%,服装生产108亿件,增长14.1%,增幅比去年增加2.9个百分点;化纤产量1355万吨,增长17.99%,增幅也高于去年同期。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棉纺织色织业、棉印染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技术工艺、基础管理、产品开发及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释放,赢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运行状况良好。今年1-5月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完成产值3046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104.3亿元,同比增长50.52%,牛仔行业前两年产能过快增长,出现供大于求,加上进口棉花实施滑准税政策使成本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上半年出现较大困难,开机率只有60%。 印染业1-5月工业产值达到700.6亿元,增长12.5%。实现利润18.71亿元,同比增长17.9%,今年以来保持了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良好。
(二)出口增速减缓,主要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754.7亿美元,增长17.65%,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6.84个百分点。棉纺织品出口84.9亿美元,增长只有8.77%,同比增幅下降9.95个百分点;精梳纱出口8.14万吨,下降4.98%;棉坯布出口5.72亿米,下降6.1%,色织布出口5.17亿米,下降5.6%,其中牛仔布出口1.9亿米,下降6.62%;棉印染布出口20.14亿米,增长6.06%,增幅下降4.93个百分点;其中棉染色布出口6.91亿米,下降1.4%,棉混纺印染布出口2.43亿米,下降11.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宏观政策的影响,棉纺业主要产品精梳纱、色织、牛仔布出口都出现下降。棉印染布出口量和出口单价都呈上升趋势;初加工产品棉坯布出现了量价齐跌。
二、当前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国内政策环境的影响
目前,纺织生产销售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衣着类消费零售额增长23.5%,规模以上企业内销比重上升到75.25%,说明内需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国有企业经营仍然困难,出口增长幅度大幅下降,企业领导反映今年比去年困难,外部环境并不宽松。
1、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本币升值已达6.5%,上半年升值已达到3%,1-5月,全行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减少利润114亿元。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将超过5%,对纺织尤其出口企业影响较为严重。
2、出口退税率下调抑制了出口的过快增长。06年9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到11%,调整幅度为2%,仅此一项纺织行业减少利润17亿元。今年又宣布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11%,粘胶行业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到5%,预计下半年服装及粘胶减少利润50亿元,这两个产业生产及出口增长幅度将会进一步回落。
3、原料及劳动力价格成本升高。1-6月份,煤炭、油、电价增长3.5%,工人工资增长10%左右,2000年以来,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9.4%。1-6月,因原料动力及劳动力价格升高,全行业减少利润约80亿元。07年棉花进口滑准税率提高1%,达到6%-40%,进口棉花加滑准税后与国内棉价基本持平,进口棉已无利可图,1-6月共进口棉花117万吨,减少52%,目前国内棉价仍比国际市场高1500元/吨左右。今年以来,纺织销售成本的增速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速,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9.1%。6月以来原油价格又大幅上涨,目前已达到75美元/桶,刚刚恢复起来的化纤行业有可能再受到打击。
4、家纺产品增速加快。近几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业拉动了家用纺织品发展,床上用品需求大增,其品牌也不断涌现。今年1-6月,家纺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这也带动了棉纺和印染的发展。目前许多棉纺织厂都在考虑发展宽幅喷气织机。目前,家纺企业之间床品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5、棉纺能力扩张过快,部分产品相对过剩。
棉纺纱线生产1-6月继续保持20%的增长,预计年底纺纱锭接近一亿锭。今年纱线产量将达到2000吨,预计用棉花1300万吨,去年国家统计棉花产量673万吨,实际缺口仍很大。目前牛仔布产品已出现相对过剩,不宜投资发展,全国牛仔布企业产量下降,开机率只有60%。目前30支以下纱线总量大,利润率很低,不宜大规模投资建设新厂。
6、粘胶纤维需求旺盛,价格猛增。今年以来,由于产业用无纺布对粘胶纤维需求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粘胶气流纱的需求猛增,价格从12000元/吨涨到21000元/吨,产量达到84.5万吨,增长20.24%。化纤业投资增速加快,化纤业投资增速加快,1-5月达到36.8%,大路产品也出现供大于求,06年化纤业利润率只有1.9%,今年已经实现恢复性增长,利润率达到3.4%,要警惕投资增长过快。
(二)当前棉纺织、印染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
1、频繁的贸易设限、反倾销的外部压力促使国家大力推动减少顺差,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今年底欧盟对华贸易协定到期,明年是否延长,欧盟各国反应不同,由于08年底中美贸易协定才到期,许多国家担心08年大量纺织品可能集中冲击欧盟市场,目前欧盟贸易委员会已经表示不准备延长中欧贸易配额限制。但是,世界范围内频繁的贸易摩擦及反倾销不断出现,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强。中国出口美国过高的贸易顺差使美国国内对中美的贸易宣传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如夸大宣传中国牙膏、食品有毒、纺织品劣质等,给我们造成压力及负面影响。央行8月15日又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去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央行贷款加息、加工贸易限制目录出台等都是国家为减少贸易顺差、抑制投资信贷过快增长所采取的调控措施,纺织工业首当其中受到冲击。从积极的意义上分析,纺织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迫使许多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出口市场,保持更加理性的出口节奏,从而扭转低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改变出口结构,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高。
2、欧盟化学品新法案(REACH)。
今年欧盟公布并于6月1日生效的化学品新法案全称《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它将欧盟市场的3万种化工产品以及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中商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三个系统。所有厂商必须根据其化学物质的出口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提交产品化学成分对人体无害的检验证明,并自行承担检验注册费用,每种化学品检测费用8.5万欧元。对于纺织工业而言,服装及面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各种化学品,如果一件衣服或面料所用的染料没有在欧盟注册,那么这件衣服或面料也将被禁止在欧盟销售。
这项法案使中欧贸易面临重大洗牌,过去全球化工业一直认为,只要没有证据表明一种化学物质是危险的,它就是安全的,而欧盟却推翻了这个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短期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欧盟同意法案执行时间表推后3年。08年6-11月现有物质预注册,2010年生产或进口1000吨以上的物质;年生产或进口1吨以上的致癌、致突变和对生殖系统有毒的物质;年生产100吨以上对水生物具有高毒性的物质必须完成注册。这个问题对纺织服装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学习、研究法案。可以预计,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注册和许可成本,导致部分企业退出欧盟市场。按规定,只有欧盟境内成立的法人才有资格进行注册和许可,因此,企业必须委托欧盟进口商或到欧盟成立公司才能进行注册和许可,这样有额外增加巨大的成本。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纺织印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科技进步、技术升级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纺织工业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的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国内宏观政策的变化,纺织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利润率不高,出口附加值较低。目前,棉纺织、印染落后技术装备仍有相当大的比重,许多出口产品量大价低,自主品牌缺乏,贸易磨擦不断、受到出口限制越来越多,这迫使我们必须改变发展思路。为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取向,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是纺织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此,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增加附加值、建立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机制、淘汰落后、提升装备水平、实现信息化、连续化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共同愿望。要通过持续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要逐步提高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品结构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纺织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先进生产力建设方面,投入到产品创新方面,把质量、产品、品牌创新放在首要地位。当前,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