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视线”注意到,“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区域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区域布局已经形成。沿海5省1市纺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的金额以及占全国纺织工业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中部和西部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小。以棉纺为例,东部沿海9省市棉纺能力就占全国的65.6%,其中,广东一个省牛仔布就占全国产量的43%。
通过对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省市分析,“小马视线”发现,2007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五省一市共计611.30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84.46%。其中列第一的广东省上半年共计出口额19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99%,超过2004年全年的出口金额10.30亿美元。第二,第三分别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出口金额148.32亿美元和109.57亿美元。广东、浙江和江苏省上半年出口纺织服装产品金额均超过百亿美元。五省一市中,广东省和福建省1-6月出口增幅均超过全国增幅,分别达到29.99%和27.15%。其他依次为浙江省16.09%、山东省14.52%和江苏省10.52%,上海增速3.04%较为缓慢。
“小马视线”分析,“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省市中,五省一市占全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的比重虽然都保持在80%-90%之间,但呈现初步上升趋势,从2001年81.12%增长到2007年上半年84.46%。
此外,“小马视线”着重需要指出的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主导的同时,纺织工业在这些地区形成了许多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带,行业遍布纺织工业的整个产业链。这些地区聚集了各种所有制结构、各种类型的、分属产业链不同层级的、大量的纺织企业,企业间既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位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河北、辽宁等省的90个纺织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纺织工业的25%,就业人口占25%,出口占20%,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新世纪纺织工业发展的亮点。产业集群中涌现出江苏江阴、浙江萧山、浙江绍兴、广东东莞等产值超300亿元的地区。
“小马视线”相信,“十一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调整,中国纺织业在技术、产品、区域、资产等结构方面将继续得到明显改善。我国纺织工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及区域布局将在沿海各省市已形成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聚集了全国3/4的纺织企业、近80%的销售产值,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