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访问北美市场纪行
为了研究后配额时代国际贸易形势,加强中国纺织工业与国际零售商的直接交流,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并增进了解,共同维护国际纺织品贸易新秩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于今年1月12日~18日访问了加拿大和美国部分百货公司和零售企业。
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加拿大零售业巨头海湾百货公司(Hudson'sBay)、美国FMG百货公司、SAKS百货公司、美国WARNACO公司、美国染化家协会(AATCC)等在北美零售业具有较强影响的国际公司和组织。在多伦多零销行业协会的欢迎午宴上,杜钰洲会长向150多家商业零售行业的代表全面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和产业政策,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产业升级的规划。
杜钰洲指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工业已经在产品质量控制、行业自律、落实WTO承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后,中国纺织工业将加强纺织品的内在品质和文化,为世界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加称心如意的纺织品。在美国纽约世界百货商年会(NRF)上,他还发表了题为“共建新时代纺织服装跨国供应链”的主题演讲,深刻阐述了后配额时代“富国”、“穷国”都有机会的科学观点。
代表团的北美之行对于增进中国纺织工业与北美国际零销业的交流与合作、打通高层对话、消除消极影响、建立新型跨国采购链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访问和深入调研,代表团加强了对北美零售业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与北美纺织品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
近一段时间,国际社会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2005年后中国纺织品将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对发达国家的产业造成威胁。在与国际零销商的广泛交流中,我们发现“中国威胁论”主要来自于政治因素。这些声音如果得不到中国政府及时正面的回应,必然误导广大消费者,损害国际贸易新秩序,阻碍国际公平贸易的发展。杜钰洲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在受多年纺织品配额束缚之后,在取消配额后的特定历史阶段,部分纺织品出口出现适度增长完全是正常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会很快占领相应国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富国”和“穷国”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机会赢得市场。穷国虽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软肋”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富国虽然在产品价格上不能与穷国竞争,但在流行趋势,产品创新,快速交货等方面仍处于有利地位,并占据着主流消费群体。纺织品取消配额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穷国和富国各自的优势,国际纺织品市场份额结构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通过深入的调研,代表团了解到,纺织品从中国运输到北美,从港口配送到各百货公司货架大约需要30~40天的时间,全部运输成本约占销售额的10%左右。如果考虑到生产周期,从国际买家向中国企业下单到开始商业销售至少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本国生产的纺织品20~30天便可以完成生产和运输全过程,交货期长是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缩短纺织品服装的更换周期,服装的流行期越来越短,这些新的消费趋势都不利于中国。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富国的零售业是中国纺织行业的朋友,他们为中国纺织品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他们成功地将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源源不断地介绍给本国消费者。中国纺织行业应加强与世界零售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与日俱进的新型跨国采购链。
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引发了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受益最大的是广大消费者。据了解,今年初北美纺织品销售价格总体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估计总体下降了15%左右,北美广大消费者已经开始从中得到实惠。
面对新形势下的全球纺织品市场,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如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都有机会赢得消费者,都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