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农七师昌恒公司棉纺厂试纺机采棉工作圆满结束,各项实验数据表明,此次试纺成纱质量指标达到了国际乌斯特2001公报四项值5%~25%的水平,机采棉上机试纺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不仅有效解决了机采棉在深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异纤多、杂质含量大等诸多问题,而且对兵团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解决采棉劳力短缺矛盾提供了方向,对推动兵团乃至新疆棉花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昌恒公司棉纺厂此次试纺了由兵团128团提供的41吨机采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试纺了精梳32S、40S、普梳21S、32S、气流纺织16S、18S、26S、涡流纺17S、32S等共计9个品种的产品。此次试纺是该厂受兵团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和产业指导处委托而进行的首次机采棉试验。产确保该试验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有关部门共挑选了四家设备精良、管理先进、有代表性的一流企业参加试验。 棉花是兵团和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仅兵团棉花总产量就占全国的1/4,大面积种植棉花、也为棉花的采摘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仅2003年棉花采摘费用兵团就支出4.63亿元,但仍然无法解决拾花劳力紧缺的矛盾,棉花采摘困难已成为制约兵团乃至新疆棉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彻底解决劳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发挥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兵团在国内最早就机采棉工作进行了多次试验。2003年,兵团机采机种面积已逐步扩大到98.12万亩,投入作业的采棉机已达120台,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达32条。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从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到机械采摘、皮棉加工,兵团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采摘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