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采用多种方法可获得最佳的抗紫外线性能。如采用合适的纤维种类,纺织品结构或涂层,以及采用紫外线吸收剂,生产的纺织品可确保最佳的紫外线防护性。
仅日本已有30多种用不同的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的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最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针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使这些纺织品不仅具有抗紫外线性能,而且能满足美学要求,确保在各种服用场合,穿着足够舒适。
1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生理效应
许多人都非常崇敬太阳,并喜欢长时间的太阳浴,而忽视对健康的长期危害。一方面,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类起积极作用,它可形成人所需要的维生素D。另一方面,波长在280~320
nm的UV-B线对人类皮肤有害,如表1所示:
|
表 1
|
|
UV-C
能量最充足,由于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
UV-B
长时间曝晒会引起皮肤晒黑,引起红斑,严重烧伤,增加生成黑瘤的危险性 |
UV-A
生成维生素D,立即引起皮肤晒黑,穿透真皮,引起婴儿早产,导致皮肤老化 |
防紫外线辐射有三种途径:
(1)减少在直射的太阳光下暴露的时间;
(2)使用较高防晒因子的太阳光屏蔽物;
(3)穿上衣服遮住太阳光线,仅让少量的紫外线辐射通过。
为了有效地抗紫外线,生产商采用特殊的织物结构、整理剂以及吸收紫外线的纤维。紫外线会破坏细胞,引起皮肤发炎,最明显的后果是红斑和晒黑。(根据紫外光的波长,在大幅改变辐射吸收的程度后会引发红斑,这些辐射剂量的相应值称为红斑量。)
1.1 复杂机理
除了损伤细胞外,到达地面的紫外线(UVB和UVA)会引起人类皮肤和眼睛的基因改变,最严重的后果是发展成皮肤癌。该发展有几个阶段,紫外线诱发损伤脱氧核糖核酸,细胞内携带基因信息的分子不能彻底地从细胞修补系统中去除,从而引起基因控制的细胞分裂的突变,最终导致细胞变性。
这些复杂的机理,虽仍没有解释清楚,但代表了皮肤癌发病的分子基础,其发生的速度比其他癌症高得多,该趋势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该理论也用到上皮和基部细胞癌以及皮肤黑瘤的出现。人们的休闲及社会习俗的改变是该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更多地在南方地区度假,使用人造紫外光源(光浴室)和认为棕色皮肤是健康和美的标志。对大部分人群来说,过多地曝晒于天然或人造紫外光下,增加了皮肤癌发病几率。其他机理,如紫外线诱导免疫力下降,也会导致健康系统发生更多的后果。
1.2 紫外辐射和碰撞纺织品的反应
太阳光中紫外线约占6 %,这包括可见光中的短波部分,由UVA(315~400 nm)、UVB(280~315 nm)和UVC(100~280
nm)组成。阳伞及服装可吸收部分紫外线,从而减少光线碰撞表皮的量和导致晒黑的辐射剂量。
当紫外光线碰到织物,光线完全能够被反射、吸收和发散,它不能穿透织物,因此皮肤与光线并不接触。然而,这只是一种难以确定的两可情况,大部分织物仍让紫外线穿透它们,直接穿过大孔织物或漫反射穿过小孔织物与皮肤接触。
1.3 紫外线在纺织品中的穿透性
紫外线在纺织品中的穿透性是进行紫外防护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进行定量,有必要检测紫外线的透过率。作为抗紫外线的服装,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选择合适的面料可提高防晒指数(图1)。棉、丝绸、聚丙烯腈和聚酰胺织物,对紫外线的透过率是很高的,因此强烈的阳光曝晒仍可能伤害覆盖了衣服的皮肤。紫外线透过率小,表示织物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效果。

图1 在棉、涤纶及聚酰胺长丝织物中的紫外线透过率
UPF(紫外辐射防护指数)或SPF(阳光防晒指数)是根据紫外线透射波谱进行计算的,可利用特种分光光度计测定。通常用该方法测定UV-A(315~400
nm)和UV-B(280~315 nm)的比例。
1.4 测试方法
到目前为止,纺织品的抗紫外辐射检测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防晒服装的评估和分类AS/NZS 4399-1966)。
根据该标准,纺织品仅在无张力下,干或湿态下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与干态面料相比,湿态纺织品的防紫外线能力相对下降;在服用中,面料的拉伸也会降低对紫外线的防护性。
1.5 UV标准801
该标准建立于1995年,其要求已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标准,同时已延伸到测试和认证系统。该标准中,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在服用和洗涤后或干洗后进行测试,并对因子进行评级。
在数据评估后,UV标准801给出的因子表明,使用者服用该纺织品在太阳下能晒多长时间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应记住它是随皮肤的种类而变化的。
例如一个白皮肤、淡黄色或红色头发的人,其自身的防护时间为5~10 min,但穿上一件"Protec 20"的衣服,其推荐的在阳光下安全的最长的时间为1.5~3
h。
1.6 防紫外指数和防晒指数
在澳大利亚,引入防紫外指数UPF与防晒指数SPF进行对比,以测定服装的防护程度。SPF是无防护能力的有害剂量与有防护能力的有害剂量的商。它可从[EW(λ)]和[P(λ)],以及防晒剂的波长与透过率计算得到。在紫外光区域内,织物的透过率因应用紫外光吸收剂而大大降低,即提高了SPF。
2 纱线
2.1 纤维性能
用于服装的纤维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在整个紫外波谱内,漂白棉织物有较高的透过率(图2)。原棉的防晒指数高于漂白棉织物,因为天然色素、果胶质以及蜡质能够吸收紫外线。聚酰胺纤维的透过率较高,而聚酯纤维在整个UV-B范围内有强烈的吸收。

图2 紫外线在漂白棉织物及染色棉织物中的透过率
2.2 化学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
传统的具有抗紫外性能的纤维一般含5 %~10 %的陶瓷物质,最多的是二氧化钛。它在日本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是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生产,其抗紫外能力超过90
%,并具有凉爽效果。
 |
例如,日本Asahi Kasei公司生产的"Sunpaque"是皮芯结构的聚酯纤维(图3)。芯层部分含有较高浓度的特种陶瓷物质,外面包覆均匀的聚酯层。该产品的抗紫外效率UPF符合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图4)。
将"Sunpaque"与粘胶纤维复合形成的复合织物称为"Elacool"。一方面,该织物具有粘胶纤维的穿着舒适性,能吸湿并阻止热的产生,另一方面能防止晒黑。
图3 含特种陶瓷物质的"Sunpaque" |

图4 "Sunpaque"的抗紫外能力和UPF
 |
日本Kuraray有限公司,作为该领域的先驱者,最近开发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三层双组分的聚酯抗紫外纱线"Lecture"。据报道,该纱线在健康方面是理想的多功能材料,同时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