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期望政府出台约束政策
□广一 王彬
继10月22日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三类袜子启动“特保”,10月29日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决定对中国棉制裤子启动“特保”的申请,11月3日又将其“特保”范围扩大至化纤裤、棉制针织衫、男式梭织衬衫等,美国方面在短短的时间内频频挥舞“特保”大捧,招致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的强烈抗议和愤慨。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美国的这一次“特保”与以往不太一样,并不是以己经造成的损害为理由,而是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理由,这种无法预料的威胁第一次缠上了中国纺织企业,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又罩上了一层迷雾。
纺织企业面临大洗牌
无锡某大型纺织企业的管理层现在心急如焚,财务部报表显示,今年7月企业出现罕见亏损,为100万元。亏损金额虽然不多,但与上半年的经营相比却是天壤之别。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盈利6000万 元,去年的盈利更是达到了1亿元。
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公司负责人指出,除了库存的棉花降价给公司带来亏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明年开始,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将进入到后配额时代,明年的国际纺织品市场具体如何,现在还难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一些经销商正持观望态度,希望在明年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纺织品,导致公司下半年的订单急剧减少。
据了解,不仅是无锡一些纺织企业出现订单不足的情况,周边的苏州地区也出现知名纺织企业停工或开工不足的现象。另外,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国有大型纺织企业的出口影响也非常大。原先这些国有大型纺织企业能够无偿拿到配额,而在取消配额以后,国有大型纺织企业的成本优势下降,而纺织品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各种类型的企业将会争相抢占市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的价格体系也会因此出现大的混乱。
江苏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宁并不显得担忧。他认为,残酷的价格战是避免不了的,任何行业在竞争的初期阶段都会打价格战,价格战能淘汰一批效益差、技术落后的企业。但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定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企业取胜的关键。纺织企业将面临一场兼并重组的洗牌。
中国内部配额制能否出台
面对美国来势汹汹且一浪高过一浪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机构正在研究应对方案,以引导企业在取消配额之后采取措施避免恶性竞争。
“如果政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当前中国的情况,单靠行业协会约束或企业自律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是绝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的共识。
而业内专家却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政府,抱怨国际环境的恶劣,只有靠自己自律自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除了美国的设限外,国内纺织品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本身的无序竞争。从长远来讲,中国纺织品要加强自身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解决长期存在的技术研发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等问题。
江苏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纺织业在生产规模、产业集聚度、劳动力成本以及管理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尤其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在全球颇具竞争力,中国纺织企业要避免遭遇更多贸易保护措施,就应放弃数量扩张的老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创建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赋予产品更多的内涵;并且要细分市场,避免同质化,突破单纯的价格竞争;同时还可以实行市场多元化,开拓美欧以外的市场,向澳大利亚、非洲、中东等地拓展,以分散贸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