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采取措施克服浆纱试验误差,为后道工序提供保障数据。
【关键词】单强试验 浆纱断裂强力 取样板 伸长率 捻度
单根浆纱断裂强力(以下简称浆纱单强)在浆纱工艺中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纱线上浆前、后单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变化,可准确验证浆纱质量水平和浆纱工艺是否合理,为织造工艺提供重要信息。
过去,检测浆纱单强大多数企业都采用CRT原理的机械式单纱断裂强力机,由于CRT原理的机械式单纱断裂强力机检测原理存在着局限性,测试仪器本身存在的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对我们准确检测分析浆纱单强,调整浆纱工艺会造成一定的误导。在GB/T3916—1997《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标准发布实施以后, CRE原理的电子式单纱断裂强力仪也迅速得到了普及,因而为准确检测、分析浆纱单强提供了仪器保障。本文作者利用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YG061系列电子单纱强力仪就浆纱单强测试中遇到的操作误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检测分析,解决了浆纱单强试验中遇到的误差问题。下面就四种试样在采用措施前后的拉伸试验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 表1 四种试样拉伸试验(100次平均)结果汇总表
材料纱号 |
断裂指标 |
无措施 |
差异% |
措施后 |
差异% |
原纱 |
浆纱 |
原纱 |
浆纱 |
C100% 14.5tex |
强力(cN) |
156.31 |
252.77 |
61.71 |
167.79 |
253.57 |
51.12 |
Fcv(%) |
13.366 |
10.851 |
12.529 |
10.576 |
伸长(%) |
3.092 |
3.103 |
0.36 |
3.863 |
3.108 |
-19.54 |
Lcv(%) |
15.457 |
11.877 |
13.863 |
11.666 |
C100% 15.0tex |
强力(cN) |
157.62 |
254.26 |
61.31 |
172.58 |
254.29 |
47.35 |
Fcv(%) |
12.217 |
10.133 |
10.063 |
10.036 |
伸长(%) |
3.264 |
3.208 |
-1.75 |
3.878 |
3.186 |
-17.84 |
Lcv(%) |
15.072 |
11.052 |
11.793 |
10.499 |
T65/R35 13.0tex |
强力(cN) |
272.59 |
299.85 |
10.00 |
276.79 |
299.33 |
8.14 |
Fcv(%) |
16.832 |
14.084 |
13.77 |
13.324 |
伸长(%) |
10.101 |
8.528 |
-15.57 |
10.598 |
8.523 |
-19.58 |
Lcv(%) |
16.736 |
12.344 |
10.067 |
12.413 |
C55/T45 26tex |
强力(cN) |
377.36 |
468.65 |
24.19 |
415.4 |
472.5 |
13.75 |
Fcv(%) |
10.228 |
7.927 |
9.286 |
6.552 |
伸长(%) |
8.859 |
4.388 |
-50.46 |
9.321 |
4.389 |
-52.91 |
Lcv(%) |
12.372 |
13.903 |
11.595 |
11.281 |
按常理判断和经验表明,纱线经上浆后,其断裂强力必将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则会有所降低。当然,其增、降程度会因原纱品种、纱号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曾经常遇到与上述规律不同的情况,其中伸长率尤其突出,浆纱前后无明显差异甚或伸长率反有增加;而断裂强力有时也有明显反常。例如表1列出的四个品种试验结果中,在无措施条件下(即按一般习惯操作方法),14.5tex纱试样上浆后出现伸长增加,15tex纱试样上浆前后伸长变化也不明显。而上浆前后断裂强力的增加又比预期较多(高达61%以上)。
为探明产生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大量现场测试,了解取样方法、观察全部试验过程、根据各企业标准确定了试验方案、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首先对YG061F型电子单纱强力仪根据JJG058-95《电子单纱强力仪检定规程》做了较全面的检定,其结果:仪器力值误差:-0.02%,伸长示值误差+0.3mm,两者完全在允差范围以内。然后,我们分别对浆纱和原纱取样、试验操作过程是否合理进行了分析。
根据传统取样方法,原纱和浆纱都分别从经轴上剪取“缕束”,试验时从中抽取单根测试。未上浆的原纱缕束,由于捻度作用,上百根纱线自动迅速绞捻成束。试验操作时,如仅简单直接握持试样一端将其从缕束中抽取,让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则会造成试样退捻,必将导致其断裂强力、伸长率明显减少;反之,原纱经上浆干燥后,单根浆纱中纤维被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剪下的缕束形态比较稳定,即使单纱抽取也不易退捻,对强力、伸长的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操作误差的存在,不仅导致两者结果无法对比,且同时也丧失了试验结果的价值。
为了克服上述取样操作对试样捻度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求操作者严格防止缕束试样产生捻回,另一方面在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支持下,共同研究设计了一种取样的专用工具,该装置我们暂称它为“取样板”,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试验前,先把“缕束”试样的一头夹入取样板一端的试样压板,并用元宝螺丝固定,手持另一头对“缕束”退捻,直至“缕束”内纱线平行,然后把它夹入取样板另一端压板中。这样纱线完全恢复了原有捻度。试验时把取样板放在上、下夹持器旁的仪器面板上,借助取样板背后两个强力永久磁钢,使它牢固地吸附在任意操作方便之处。如此,试验时不仅可方便、轻松、高效地取样,而且完全解决了取样时试样的退捻问题,克服了操作因素造成的误差。从拉伸曲线图(略)分析:在准确的预加张力下,排除不规范操作因素,相同试样采用上述措施后测试所得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原纱采用取样板方法前后测试结果汇总表
材料纱号 |
断裂指标 |
原纱措施前后 |
T检验 |
措施前 |
措施后 |
差异率(%) |
C100% 14.5tex |
强力(cN) |
156.31 |
167.79 |
7.34 |
3.87 |
伸长(%) |
3.092 |
3.863 |
24.94 |
10.74 |
C100% 15.0tex |
强力(cN) |
157.62 |
172.58 |
9.49 |
5.77 |
伸长(%) |
3.264 |
3.878 |
18.81 |
13.61 |
T65/R35 13.0tex |
强力(cN) |
272.59 |
276.79 |
0.44 |
0.70 |
伸长(%) |
10.101 |
10.598 |
4.92 |
2.49 |
C55/T45 26tex |
强力(cN) |
377.36 |
415.4 |
10.08 |
6.97 |
伸长(%) |
8.859 |
9.321 |
5.22 |
0.71 |
表3 浆纱采用取样板方法前后测试结果汇总表
材料纱号 |
断裂指标 |
原纱措施前后 |
T检验 |
措施前 |
措施后 |
差异率(%) |
C100% 14.5tex |
强力(cN) |
252.77 |
253.57 |
0.32 |
0.21 |
伸长(%) |
3.103 |
3.108 |
0.16 |
0.01 |
C100% 15.0tex |
强力(cN) |
254.26 |
254.29 |
0.01 |
0.08 |
伸长(%) |
3.208 |
3.186 |
-0.69 |
0.45 |
T65/R35 13.0tex |
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