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要摆脱「夕阳工业」的阴影,必须靠高增值提升产品的价值。最近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纺织制衣部希望透过一站式计划帮助本港的纺织业,包括协助进军内地市场及为本地中小企引进欧美品牌。早于九五年,韩国已经推出「米兰计划」,期望以八年时间将该国发展成为时装设计中心。从「米兰计划」之中,可看到当地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这亦是香港业界对特区政府的期许,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纺织制衣部首席顾问刘国洋与本港纺织界接触已有十多年,对纺织业的发展有很深的认识。他说,以往本港以原件生产模式为主,竞争之道是凭借内地劳工成本低以平价取胜。但近年,印度、孟加拉、缅甸及韩国等拥有劳价劳工的国家都大力发展纺织业,当二零零五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这些国家均会成为香港的竞争对手,本港不能再以平取胜,只有朝高增值的方向走,只有提高服务水平及产品质量,香港的纺织品才有出路。
内地市场锺情欧美品牌
刘国洋说,现时不少纺织厂商都不是单靠原件生产(OEM)的一条腿走路,而是同时兼顾原设计生产(ODM),甚至自创品牌生产(OBM)模式,变成两条,甚至三条腿走路。为了配合本港纺织业的发展,他表示该部门的角色亦有所转变,由过往只是为业界提供技术支援或培训,发展至向业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即是包括由设计、生产、推广等一站式的服务。所以未来该局将会举办协助本港纺织厂商开拓内地零售市场的研讨会,以及为本港的中小型企业物色一些欧美的时装品牌,帮助中小企争取成为这些时装品牌的专利权。这些,都是该局以往少有涉猎的。
刘国洋认为,要走高增值的路,必须借助国家入世令内地市场开放的有利因素,帮助港商进军内地时装零售市场,亦是该部门的目标。
无疑,自创品牌是加强竞争之道,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品牌的创立,要花上很大资源的推广,殊不易为。因此,刘国洋构思与外国一些与时装有关的机构合作,透过他们物色一些外国的时装品牌,中小型企业可以透过收购这些时装品牌的专营权,进军内地市场。他坦言目前这构思仍属很初步,要慢慢再研究。但观乎内地消费者对欧美的时尚潮流的锺情,他表示未来物色的时装品牌会先以欧美品牌为主。
除了物色外国品牌之外,鼓励及支援本地时装设计师的原创精神亦很重要。而这个责任,便落在该局属下的「制衣工艺示范中心」身上。
协助时装设计师「做办」位于九龙湾制衣业训练中心内的制衣业工艺示范中心,设有一个小型的工厂,可以帮助本地的时装设计师「做办」,即是将这些设计师所设计的纸样制成成品。对于大厂商来说,自设有「办房」,制造时装样办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一些时装设计师来说,要将设计制成一件时装来参加表演或供客人挑选,工艺示范中心便帮上很大忙。他表示,较早前参加贸发局举办时装汇演的本港设计师丘雪琪,就是在该中心内完成自己的表演作品。
制衣工艺示范中心经理陈健儿表示,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当本港制衣业发展蓬勃时,该中心其实是为本港一些制衣厂作大批量生产,动辄生产数百件服装。但随着本港制衣业转变,中心的角色亦有所改变,由九五年开始,该中心开始为客人做时装样办。
她表示,现时坊间越来越少专门制造时装样办的公司,该中心正好填补这个空间。而这个服务对推动本港时装发展亦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