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时间:2003/12/27
文章出处:本站整理 |
|
|
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定位可以如此描述:大众消费的主流产品。
中国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在事实上成了世界纺织工厂、全球纺织采购中心。中国纺织产品几乎覆盖了国际消费市场的各个层面,质与量均逐年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占有份额1980年为4.62%,2003年有望超过17%,居全球首位。
中国每年在向国际市场提供大量纺织产品的同时,也创造着巨大的进口需求。2002年国内纺织行业共进口棉花20.8万吨、羊毛23.7万吨、化纤单体754.9万吨、化学纤维171.0万吨、染化料41.8万吨、纺织机械 35.2亿美元、纱线织物130.3亿美元,2003年这些产品的进口还会有大幅度增长。
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人关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增长的过激反应、非关税贸易壁垒问题、国内市场的投资快速增长问题、产业结构平衡问题,也正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我国服装出口受阻于非关税壁垒的现象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和风险损失正逐年递增。去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达170亿美元,同比增长60亿美元。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的贸易限制措施,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国家商务部日前提供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六大行业的出口均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 2002年其损失分别达到95亿美元、41亿美元、17 亿美元、10亿美元、7亿美元和3亿美元。
针对这一形势,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纺织工业健康发展。调查研究表明,纺织标准和检测体系与国际标准不对接是造成国际纺织品贸易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现行纺织标准体系以原材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主要分为棉纺织印染、毛纺织品、麻纺织品、丝织品、针织品、线带、化纤、色织布。目前也有以用途制定的标准如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但比例很小。而发达国家纺织品标准都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制定,重基础标准轻产品标准,其中基础标准就是规范名词术语、检测方法和判定条件, 而具体质量要求往往由企业自行掌握。针对这种现状,应该迅速建立与国外接轨的,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
以上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我们的纺织工业固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中国纺织产业在高速增长后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满足于只是世界加工厂,应该力争成为时尚产品的策源地。
中国纺织工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升级,国内纺织业的增长模式必须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产业升级关键要解决5个问题: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链有机衔接、对商业需求的快速反应、品牌、消除各国/地区间贸易体系的不对接因素。
(1)关键技术提升这里要解决的是产品开发中设计、相关技术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设计方面要加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加强流行趋势研究对产品开发的指导作用,使产品开发与国际市场潜在需求相对应;相关技术要加强国产助剂、后整理设备、配套工艺技术的研制应用,通过有效的后整理改善织物的手感与外观,采用能提升面料附加值的新型纤维,研究配套加工工艺,并鼓励国内化纤、面料企业的上下游联合开发;解决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是要强化工艺流程中的质量管理,健全产品检测手段,特别是要加强对国际采购标准的了解、配套符合国际采购标准的检测手段。
(2)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化产业链结构既关乎国家安全,又关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各环节的均衡并进、避免过热投资是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竞争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21世纪大纺织的高度出发,各个生产环节应力争互为原料和市场,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完成生产资源的合理流转与良性配置,并将各环节的利益进行有机的结合, 转化市场风险,形成上中下游企业共同获利的多赢局面,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民族纺织业在国际市场的集团优势与持久竞争力。
(3)对商业需求的快速反应快速反应不仅仅是考验企业人员的应变能力,企业资源配置、开发手段、信息建设能不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交期短的需要;更多的是考验企业对客户需求、质量要求、采购模式、贸易规则等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开发机制来形成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也不仅仅是建立单个企业以市场走势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及行销推广机制,而是要建立全行业的超前开发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即行业中介机构与优势企业共同倡导参与的集中式产品开发、供货模式,从而具备应对国际采购商的大规模集中式采购。
(4)品牌品牌不仅仅是提供最终产品的企业(如服装企业)应当关心的问题,品牌包涵着质量、创新、信誉、感情等因素,行业应在企业、产品的基础上建立集合性品牌的号召力,实现品牌价值的叠加。知名度不代表品牌的全部内涵,高档次也不是品牌的唯一表现,而富有创建品牌的意识才是最宝贵的。营造品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其维护也需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营销战略。最为关键的是,应建立优秀品牌的科学认证机制,即品牌的认定一定是遵循市场机制和科学的程序,而不是行政手段。惟此,品牌的认定才有实际意义。
(5)消除各国/地区之间贸易体系的不对接因素消除不对接因素绝不仅仅是外交上的努力,技术上、贸易环节上的措施尤为关键,建立与国际对接的商业标准体系是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
具体举措为:打破按照棉、毛、丝、麻分散制订标准的格局,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有利于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中国纺织品商业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纺织品市场对接的商业检测体系作为第三方公正检测网络为国际贸易服务;建立和完善中国优质纺织品质量认证体制,将符合新标准的质量上乘的纺织品以有效的商业方式推荐给国际买家。新商业标准 体系的建立与有效推广,不仅能打破技术壁垒,促进出口,也可以限制低水平纺织品的进口,保障国内纺织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