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山东省海阳市被授予“中国毛衫名城”称号、山东省文登市被授予“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称号、山东省诸城市被授予“中国男装名城”称号、山东省胶南市王台镇被授予“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称号。加上去年被授予纺织名城称号的山东昌邑市和即墨市,这六个城镇都地处山东胶东半岛工业加工区域内。说来巧合,细想必然。
近十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日、韩等发达国家加工业向我国沿海转移的机遇,提出全面开发山东省胶东半岛工业加工区的战略决策,战略中把纺织服装工业作为重点培植的产业链和支柱产业。各地积极响应,掀起“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创业新思路,相继出台了有利跨越式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强有力地拉动了纺织产业集群飞速发展。胶东半岛主要城镇,处处都能看到纺织工业发展的奇迹:工业园区内的现代化厂房一片连一片迅速崛起、车间内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加工着各类纺织产品,物流集装箱车进出繁忙,将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各地……
胶东半岛区域的文登市,在云龙绣品集团、文登刺绣集团、艺达集团、艺源绣业集团、万得集团等五条巨龙的带动下,形成棉纺12万纱锭、印染能力8000万米、无纺布加工能力3000万平方米,地毯加工能力1000万平方米,抽纱生产工业能力2.2亿件套,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1家,超过500万元的32家。其产品主要是床上用品、台面饰品、墙面饰品、家具饰品、家电饰品和服装服饰等六大系列,内销全国各地、外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冠以“鲁绣之乡”的美誉。海阳市则以盛产羊毛衫著称,羊毛衫加工企业星罗棋布。据海阳羊毛衫行业协会会长李沛玉介绍:全市服装企业500多家,其中羊毛衫加工企业365家,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0多家,经济总量占整个服装业的85%,占全市财政收入25%。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吸纳劳动力7万多人,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羊毛衫加工基地和批发市场。隶属青岛的胶南王台镇,以加工纺织机械名扬天下。历史上王台镇就有搞机械加工的传统,近十年在当地星火纺机和东佳纺机两家大集团影响带动下,全镇仅工商登记注册的纺织企业就有178家,其中纺织机械企业175家,年产各种纺织机械设备7万台套。另外,全镇还有数不清的加工部件的小作坊。从有关数字看,其纺机业的基础、特色、实力可见一斑:仅2002年新上的15个项目利用外资就达9217.3万美元;吸引外资额年增长20%,利用内资4.5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占全镇72%和68%。山东诸城市被评为“中国男装名城”,说到诸城,人们会联想起张国立为形象代言人的“新郎”西服,其实这里像“新郎”这样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服装的企业还有许多,如桑莎、兰凤、中纺金旭等大型集团,都在蓬勃发展。现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306家,其中服装企业219家,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利税7.8亿元。
细细想来,这些纺织服装集群城镇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企业都能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在市场竞争中以跨越式的发展逐步成为强市、强镇;二是当地经济越强吸引力越大,大量国内外商家来这里办厂,如上海、温州、香港等地区和美、日、韩等国家的资金大量涌入;三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面料、辅料到拉链、纽扣等,应有尽有;四是吸纳了大量下岗工人再就业,为国家和当地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是纺织产业集群上交税金占当地财政的25%以上,有的占60%~70%,成为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六是各城镇均建立了现代化的交易市场,为企业信息交流、扩大营销搭建起平台。其中台商和义乌商人在文登和海阳投资亿元建成两大市场,近期海阳市又在建占地1000亩的羊毛衫综合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