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多年来通过“多种纤维协定”(Multi-Fiber Arrangement)对各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进口所实施的配额制预料从明年起完全消除,这对从事纺织业的本地商家是福是祸仍然有待评估,不过商家也许必须作出调适,以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新加坡纺织服饰商会名誉会长、也是星纶控股(Sing Lun Holdings)董事长的李国基昨天在第六届亚洲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展销会暨纺织皮革机械设备展(AAMA-TEX)上受访时说:“这个行业过去30年来一直受到监管,一旦解除限制,我们很难预见市场竞争最终将演变成怎样的局面。”
尽管将带来更大的竞争,他认为解除配额制也有好处,因为业者可以在不受配额限制的情况下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以前所无法触及的市场,他说,管理优越的公司应该可占有优势。
欧美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属下的“多种纤维协定”制定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成员国互相签订双边协定,使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借助配额的保护,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避免与竞争力强大的国家竞争。
这项国际协定是在1974年1月生效,直到1994年12月31日终止,随后被世贸的“纺织品与成衣协定”(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ing)取代,逐渐取消配额限制。世贸成员国同意给予本来受保护的国家十年的缓冲期来进行调适。这个十年的缓冲期将在今年底截止,意味着明年开始,配额制将完全撤销。
一些分析家认为,在没有配额限制的全球市场里,亚洲的低成本国家特别是中国将是最大的赢家。
对此说法,李国基说,其实新加坡的纺织商大多已经在海外如中国、斯里兰卡、越南等低成本国家设立厂房,他们在本地的雇员一般只占全球雇员总数的10%。所以很多新加坡的纺织商在成本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不会有大变化
锦利(Ghim Li)集团总裁苏源杰受访时说,他相信全球纺织业明年不会因为配额解除而一下子出现巨大变化。由于纺织业买卖双方的关系是经过多年的互相合作、配合和依赖而建立起来的,买方不会轻易转向别的制造商或供应商取货。
此外,发展国家实施的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等保护性措施可起到限制竞争的作用,因此低成本国家的厂商不是那么容易垄断市场。
他说:“解除配额可制造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让买家享有更多的采购选择,从而使到采购成本更具竞争力。”业者因此必须设法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增值,以维持竞争力。
贸工部常任秘书王瑞杰昨天为亚洲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展销会暨纺织皮革机械设备展主持开幕致词时说,配额限制的解除将为市场注入新的竞争动力,全球纺织业的生产规律预料会产生变化。
他认为,本地业者应该和本区域的其他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合作机会,以促进纺织业在区域内的发展。业者需要不断提升来面对竞争,通过更高的效率和创新的款式来制造更高的价值。
国际纺织业视新加坡为重要门户
随着新加坡制造业近年来逐步走向更高的价值链,纺织业在新加坡已非主流产业。尽管如此,全球各地的纺织服装机械和零件供应商仍然视新加坡为展示新产品及进军周边市场的重要门户。
第六届亚洲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展销会暨纺织皮革机械设备展(AAMA-TEX)吸引了来自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厂商参展,包括意大利、德国、土耳其、日本、中国等。
世界主要的缝制设备生产集团中国飞跃集团的董事长邱继宝对本报说:“我们在新加坡的直接贸易额不大,不过间接贸易额却很大,每年有将近2000多万美元的营业额都通过新加坡的中间渠道形成的周边国家的市场。”
他说,新加坡的机场和港口效率好,法律架构和金融稳定,因此适合作为集团进军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平台。飞跃集团这次是第四次参展。
一名来自德国的参展商说,该展销会的参展商素质比一些规模更大的展销会来得更好,而且能够吸引到来自东南亚或远至印度的采购商前来观展,因此有助于该公司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招徕客户。
新加坡缝纫机械商公会会长张锦泉相信,展销会的吸引力在于主办单位在本区域市场拥有的广大网络及良好的厂商素质。
他说,虽然新加坡的纺织品和成衣制造商不少已经逐步把基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但他们仍然与本地纺织机械商家保持友好的联系。本地不少缝纫机械商也是国际名牌机械的代理商,在海外有深入的促销网络。“虽然我们的规模不是最大,但是我们能够给商家带来很多信息。”
亚洲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展销会暨纺织皮革机械设备展由新加坡缝纫机械商公会每三年举办一次,近年也获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认同为特许国际商展。本届展销会昨天起展开一直到13日,地点在新加坡博览中心(Singapore Ex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