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纺织工业的转移加速了全球贸易的进程。对采购商来说,能否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最直接的方式采购到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意味着能否在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同样需要对商业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了解市场走势,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了解商务运作规则,是生产企业赢得客户的关键。为了在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构筑一条完整的产业供需链,促进纺织行业上、中、下游间的产业交流与商贸合作,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携手纺织业各协会将于今年3月底至4月初在北京同期举办四个展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全力打造大纺织的新概念。
纤维与面料间、面料与服装间只有真正的沟通与互动,才能推动全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此,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秘书长杨兆华对此见解独到,他说,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纺织品的市场,也带动了纺织企
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纺织品服装展览业的火爆。
近年来,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所举办的展会,专业性、贸易性的特点极为显著,且展会的知名度也日渐提高,受到了中外客商的广泛关注。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在主办纺织服装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中国纺织行业上游原料、中游面料、下游服装产品之间太缺乏沟通、交流。做原料的只知道埋头做原料,生产出的产品向面料企业推广不够;而做面料设计的人,不知道现在最新的原料是什么。当纤维的功能性方面发展很快的时候,我国一些面料设计者还在面料的传统组织结构方面下苦功夫,这样开发出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要求。纤维生产环节和面料生产环节缺少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面料的发展,也阻碍了新纤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服装和面料生产环节也存在同样问题。经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展多年的推动,服装和面料生产环节的脱节不像纤维与面料脱节那么严重。但中国的面料企业已完全滞后于服装业的发展,而且滞后太多。这样,逼着一些发展快的服装企业反过来拉面料企业。现在国内已出现服装企业投资面料企业,帮助面料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的情况。由于看到了这些现象,我们在举办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同时,还将分别举办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希望通过我们搭建的纺织上、下游产业成龙配套的展览平台,促进纤维企业与面料企业、面料企业与服装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使纺织专业展览会的作用贯穿各个行业。把以服装为中心产业链上的几个展会放在一起,可使信息的采集最大化,也可使参展商有机会接触到层次更广泛的参观商及给参观商带来最经济的参观成本。
杨兆华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展会,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跟上纺织服装业发展步伐,不断寻求新亮点。企业的需求就是展会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纺织行业分工细化的发展趋势,今年我们首次推出纱线展。出乎我们的预料,纱线展一推出即供不应求。这说明我们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要想把一个展会做成品牌展会,要想在市场上达到领先者的地位,除了把展会定位选准外,还要扩大展会的衍生服务,并要及时与参展各方进行沟通。要把我们的行业背景及所带来的优势告诉参展商。我们依托行业背景,可以向参展企业提供整个市场情况、全体买手情况,还可以分析出参展企业在整个展会中的地位。
杨兆华说,作为有行业背景的展会主办者,我们肩负着为行业服务的职责,这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有为行业发展服务好了,行业发展了,展会才能蓬勃发展。以前有人认为做展会是没有门槛的,我们认为是有门槛的。展会主办者手中没有足够的资源,怎能把展会搞好,更谈不上创品牌展会。行业背景的优势,让我们有条件把行业中发展领先的企业吸引到展会上。
品牌展会能产生聚集效应,展会汇聚众多行业领先企业,这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开展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参展企业能从展会上获得许多潜在收益。在中国纺织业发展到目前水平后,产业链、产销链的融通,将使纺织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