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西樵镇人民政府承办的西樵产业升级示范区项目启动仪式,在南海西樵举行。这是佛山市对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完成的九大调研成果的具体应用,它标志着西樵纺织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必将推动西樵乃至佛山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面料名镇”名副其实
西樵,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1873年,当地人陈启沅在西樵创建了继昌隆丝厂,开辟了我国机器缫丝厂发展的新纪元。清朝末年到1929年是南海县丝绸业全盛时期,1924年,西樵有丝织机12000台,占珠江三角洲的三分之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西樵纺织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体系。目前,西樵有纺织企业约1330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其中民营经济成份占90%以上,超亿元产值企业有9家,500万元以上产值企业有50多家,形成年产各类纺织面料10亿米的能力。产品主要有西装料、女装料、裤料、衬衫料、服装辅料、装饰布等。西樵纺织业在国内市场上以产品新、质量好著称,许多产品在国内引领流行时尚,受到国内外客商的认可。
1998年,西樵开始全力实施“科技兴纺”战略。1998年5月,集产、学、研为一身的西樵轻纺城布料工艺制版公司成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开发了1万多个新品种,市场命中率达80%以上。他们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建立了横向技术合作。1999年底,西樵投资近8000多万元,筹建南方技术创新中心,为整个纺织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和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撑。据统计,西樵纺织企业近年来引进各类人才1300多人,投资40多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了全国四大纺织品市场之十和华南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交易基地,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料名镇”的称号。
瞄准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谈到,西樵纺织业已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集聚效应显著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在全国很有代表性,具备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的条件。
据称,西樵纺织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引导集群产业走上科技回报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组织和各级行政的积极性,通过以产业创新平台为核心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纺织产业基地建设的契机,引进区外知名企业,对本地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建立与周边产业集群地区的密切协作,完善产业链,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主导产品、广大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构建产业创五大支柱体系
西樵纺织业的产业创新平台包括五大支柱体系,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西樵的产品附加值提高20%~30%,西樵产品的质量检测率达到90%以上,有100个产品获得“中国流行面料”吊牌销售资格;重点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信誉好、开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群体;用3年左右的时间,重点解决染整不足问题,引进或建设几家高水平的梭织印染加工企业,形成年产3~4亿米梭织印染布的加工能力;实现西樵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辐射力和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改革传统的面料营销方式,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系统;使西樵成为具备国内先进的产品流行趋势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功能的现代化纺织产业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