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纺织品配额将在明年1月1日取消,但西樵很多纺织企业表示尚无应对出口的新方案。其中一个客观原因是,由于中小纺织企业在西樵轻纺业内占大多数,受渠道、成本和资金周转的限制,立足于国内市场和依靠服装企业间接出口就成了这些企业的长期生存策略。但国内市场的竞争却因为后配额时代的来临而越发激烈。作为供过于求的中间产品,中低端纺织品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持续走低,中小纺织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另外,国内众多外向型服装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以提高自身在配额取消后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纷纷降低纺织品面料的进价。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和品牌普遍低端化制约了西樵中小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它们来说,配额取消后的主战场仍在国内。
当务之急:打造区域品牌
纺织品配额取消意味着以品牌划分消费品市场时代的到来。西樵民营纺织企业约1300多家,除30家左右初具规模市场竞争力较强外,大多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落后,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一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组织结构分散、封闭,产业结构同质性强,毫无品牌优势可言。过分重视眼前利益,使得相当多的小纺织企业发展盲目性大,相互间无序竞争严重,企业对市场风险的判断能力弱。南海区纺织同业商会会长陈树彬认为,当前西樵的二、三线纺织企业在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比较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开拓性差,没有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发展参差不齐,本土纺织企业的实力差距正在扩大。纺织专家认为,西樵纺织行业要获得振兴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加大力度推广西樵纺织在国内市场上的区域品牌形象,以区域品牌带动单个品牌的发展。
据了解,西樵轻纺打造区域品牌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陈树彬介绍,中国流行面料开发基地广东有4个,其中3个在西樵。在前不久结束的国内流行面料评比当中,西樵产品优势突出。对于外地经销商而言,流行面料就成了西樵纺织的一个区域性品牌,相关的采购和销售将带动整个西樵纺织行业流行面料领域的发展。
另外,为了建设区域品牌的推广平台,商会抓住上海、北京国际纺织博览会契机,组织企业去外地参展,以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据悉,早在今年4月份,协会就为10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纺织博览会进行了组团参展的筹备工作,届时西樵纺织将正式以区域品牌的形象出现。
后配额时代重点:产业升级
取消纺织品配额将带动国内纺织企业竞争的全面升级,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形下,国内企业必须注重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这就需要国内纺织企业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对此陈树彬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当前西樵的纺织企业不应该盲目追求先进技术,应该强调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纺织机械折旧速度快,成本投入巨大,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外,对设备的倚重程度取决于目标市场的定位。高端产品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还需要先进的研发和管理水平。软硬件只有合理搭配才能保持企业的有序发展。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西樵纺织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浙江,双方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竞争激烈。浙江的民营纺织企业很多脱胎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的积累雄厚,加上当地政府在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这些企业成本控制力强,价格优势明显。而成本恰是西樵纺织的软肋,受设备和企业管理者素质的影响,中小纺织企业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西樵纺织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在西樵建立了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是一个面向中小纺织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可向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认证、产品开发协作、服务协作、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将有助于西樵纺织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降低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成本。
今年“5·18”纺织行业升级示范区挂牌仪式上,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是13个签约项目之一,西樵镇党委书记李信忠对此表示,原材料、服装、研究机构、人才是一个系统的配套工程,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进入西樵将为纺织企业保持持久的创造力提供基础性条件。
据了解,为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西樵将重点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信誉好、产品质量高、开发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群体。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优势,增强对相关国内外大企业的吸引力和国内外市场拓展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的企业集中度。为此,西樵将利用纺织产业基地,引进一批周边地区优秀企业,同时改造一批本地原有企业。相关专家对此表示,在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纺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前景下,西樵中小纺织企业扬名国内国际市场时不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