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内外棉价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影响纺织经济的平稳运行,全行业经济效益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特别是国有纺织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对1-5月份我国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今年1-5月纺织全行业实现利润89.19亿元,同比增长5.92%,增幅比1-2月下降了16.78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75亿元,同比增长19.61%;盈利企业盈利额131.95亿元,同比增长10.00%。分地区看,增利较多的是:浙江省实现利润29.07亿元,增利8.69亿元;山东实现利润14.89亿元,增利2.56亿元;江苏实现利润22.64亿元,增利1.35亿元;福建实现利润5.13亿元,增利0.92亿元。减利、增亏幅度较大是:上海实现利润9.15亿元,减利1.74亿元;河北实现利润2.53亿元,减利1.24亿元;湖北实现利润1.10亿元,减利0.98亿元;河南实现利润0.32亿元,减利0.98亿元;北京、四川、辽宁、吉林纺织企业由盈利又转为亏损。
--国有企业效益继续下降。国有纺织企业3233户,1-5月实现利润7.94亿元,同比减少12.42亿元。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9.65亿元,同比增加4.93亿元;盈利企业盈利额27.59亿元,同比减少7.49亿元。从增减利具体因素分析,增利因素16.81亿元,其中销售数量增长3.09%实现增利3.73亿元,管理费用下降实现增利2.56亿元,财务费用下降实现增利4.33亿元,营业外收益增加实现增利6.19亿元;减利因素29.23亿元,其中销售价格下降0.60%导致减利5.70亿元,销售成本上升2.85%导致减利22.89亿元,销售费用、税金及附加增加导致减利0.64亿元。
造成国有纺织企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跌。这一方面有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日本经济低迷等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下降等共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国内棉花市场与国际市场不接轨,国际棉价大幅下跌的同时,我国棉价却大幅上涨。去年和今年1月国内外棉价差距不大,但1月份以后国际棉价逐月下跌,国内外棉价差距不断拉大。1月份国内129棉平均价格(不含税)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出146元,美国GM级棉花(相当于国内129棉)到岸价每磅50美分(折人民币每吨9150元),国内棉价每吨高于进口棉2354元。国内棉纱成本比巴基斯坦等国家每吨高2562元。如此大的差价,企业已难以依靠自身努力消化。纺织品服装价格已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但作为纺织主要原料的棉花价格却与国际市场脱节,无论从当前和长远发展来看,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纺织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化纤业效益持续下滑。在去年高利润率的驱动下,国内化纤业产能、产量均快速增长。而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造成市场需求下降,使我国化纤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产销率下降,价格持续下跌,库存增加,效益大幅下滑。5月份聚酯切片价格6900元/吨左右,涤纶短纤价格8500元/吨,均比去年底下降了20%左右。1-5月全国855户化纤企业平均产销率95.8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产成品80.67亿元,同比增长了27.97%;实现利润11.36亿元,同比下降了39.40%。
针对今年以来纺织出口增幅回落、国有纺织企业效益下降的新情况,6月份国家出台了增加棉花进口、计划内尚未出口的新疆棉转为内销、加大国家储备棉抛售力度、提高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四项应急措施,从而平抑了国内棉价,缩小国内外棉价的差距,以保持纺织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以上四项应急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已取得明显成效,国内棉价快速回落,129棉价格降至12200元/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抛售国家储备棉(相当于3级棉左右)的价格已降至10250元/吨左右,并将可能进一步回落。特别是2001/2002年度棉花产量将大幅度增产,供求关系还将进一步改善,总体上国内棉价格将呈持续回落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