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日益临近,业内的许多人士认为,我国需要在纺织标准方面做许多工作,以适应新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国内企业生产、国内居民消费以及产品出口等的新要求。由此,我们应该对目前国际、国内纺织界普遍采用的一些标准有所了解。
纺织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基础标准包括纺织品及纺织制品的有关名词术语、图形、符号、代号及通用法则等;方法标准的内容涉及纺织原材料及纺织品物理机械性能、织物结构、化学组成及有关技术指标的分析试验方法;产品标准则是纺织产品的型号、尺寸、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等的标准。一方面,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最终都为产品标准服务;另一方面,每一个产品标准都需要相应的若干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作支持。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同时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制约作用标准主要是:
1.美国国家纺织品ANSI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和美国染化工作者协会标准(AATCC)。美国标准为国际上许多国家采用,也是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检测影响较大的标准之一。
2.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ISO)。其制定多是建立在有关成员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一般来说,这是国际上能够普遍接受的中档标准。
3.欧盟标准EN,由德国国家标准DIN、英国国家标准BS和法国国家标准NF的一部分组成,好这些国家的国家标准中的部分标准就是欧盟标准。
4.其他的国家标准如日本国家标准JIS,俄罗斯国家标准FOCT。
5.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x。
6.一些国际大型采购商如Marks & Spencer自己制定的商业标准等。
目前,我国的纺织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FZ),汇编后共有10册,包括产品标准6册,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共4册,总计400万字,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纺织产品国有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是极高的。
比较这些标准可以得知:在基础标准方面,各种纺织标准是基本相同的。在方法标准方面,各种标准之间有些差异,但在应用比较普遍的测试项目上基本等同,只微小的差异。但在产品标准方面,因为分类方法不同,各种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纺织产品标准中,对纺织品的分类大致有2种方法:一种是按纤维原料(棉、毛、丝、麻、化纤)、织物组织结构、加工工艺等分类,这种方法分类非常细致,使产品数量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纺织标准。实际上,这是因为中国的纺织标准主要是参照俄罗斯的标准制定的。
另一种方法是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但大类结构如机织物、针织物仍然分开,这种分类方法为欧、美、日等国家采用,特别是美国的ASTM纺织产品标准,其可操作性很强,已被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为国外先进标准。实际上,欧洲国家和日本的纺织标准和国际标准ISO类似,多是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不多;而美国的ASTM中纺织产品标准较多,也较全。这样,欧洲的商业标准(基本上是产品标准)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我国的纺织标准是参照前苏联的纺织标准制定的,是在对纺织工厂的生产实践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的分类非常详细,内容很多,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纺织企业的生产具有指导性意义,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转入市场经济后,我国的纺织标准参照国际标准ISO进行了大量的修正和补充,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已经基本等同于国际标准;区别主要在产品标准上。由于我国的产品标准是按照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结构以及加工工艺等分类,当初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就是要对纺织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指导,所以,同欧美国家的产品标准相比,对最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得就不够充分,而消费者的感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如何将产品标准的重心从指导生产转移到适应消费上,可能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除了在产品标准的分类方法上不同,我国的纺织产品标准与国外标准在考核项目上也有差别,总的看来是我国的产品标准考核更为复杂,对某些内在质量的要求也稍低于国际标准。
目前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纺织生态标准,如ISO-14000和Oeko-Tex。实际上,生态标准考虑的也是纺织品在最终使用时对消费者的适用度问题,可以归结到产品标准中去,这样,目前我国纺织标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产品标准方面。怎样做才能适应当前以及今后纺织行业的发展,可能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有纺织产品国家标准的同时,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商业标准,但考核范围更宽,适用面更广,可以为国外采购商广泛认可的产品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