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发展的成就,王曾敬(以下简称王)更关心的是在入世以后,纺织业如何面对来自全球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记者(简称记)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记:从GATT到WTO,是全球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过程。但在世界纺织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中国纺织行业,长期受到的却是不公正待遇。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是的,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发达纺织品进口国一直对发展中纺织品出口国利用“多种纤维协定”(MFA),实行歧视性数量限制。MFA的实质就是贸易保护。乌拉圭回合谈判后,达成的“纺织品和服装协定”终于使“多种纤维协定”重新纳入关贸总协定的轨道,使国际纺织品贸易逐步实现自由化。这对在2005年后不受配额限制,可以更广泛地开拓市场的中国纺织行业确实是一个意味着可以在全球公平竞争的好消息。
记:入世后,对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应该怎样评价?
王:业内外人士对纺织行业入世后的前景基本都持乐观态度,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公认的。这种竞争力还将在入世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为国家出口创汇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纺织行业一定要对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多年来,纺织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规模没有成正比,不论是纺织行业还是服装行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企业太分散,规模太小。我们最大的女装生产企业,产值一般也只有2亿元人民币,最大的男装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也刚过三四十亿元。而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公司的年销售额一般都在50亿~160亿美元之间。据欧盟纺织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纺织公司有813家,最大的服装公司有505家。其中营业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有32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这些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度实在是太低了,这就像用小舢板对抗航空母舰,何谈竞争力!中国入世以后,我们如果不在产业集中度上做文章,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我们的胜算到底有多大很难预料。
记:说到产业集中度,纺织行业经过三年结构调整,对企业做大做强有了新的认识。不少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资本兼并重组的力度很大,各种集团、公司纷纷应运而生。这是不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一种做法?
王:产业集中度,就是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培育世界级产业。要做到这一步,我们的思路必须要进一步打开。比如服装设计,如果需要,我们可不可以聘请国际最好的设计师?德国大众汽车总裁把竞争对手宝马汽车总裁请过来为大众发展出主意,这种魄力我们如果有了,企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水平会达到什么高度?
中国的纺织资源潜力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个是我们和世界共有的资源优势:棉、毛、化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有就是我们独步天下的优势:丝绸、羊绒、苎麻、羽绒四个领域的资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和我们相比。只要企业下真功夫,在开发、设计、质量、规模上把工作做到家,做出世界级的产业完全有可能。如果有一天,人们提到中国纺织品服装,能和意大利的皮鞋、德国的精密机械、法国的葡萄酒划等号,那么我们世界级产业强国的目标就实现了。□本报记者胡晓玉
|